至于广陵的夏侯尚、文稷拥有拒绝的权利,然在兵势危机之下,二人作为曹操心腹,岂会拒绝荀彧的吩咐!
    在南汉小朝廷备战之际,唐军浮海杀至江东的消息,不知何人泄露,竟传遍金陵内外。
    张昭本在尚书台任职,得知荀彧让曹昂率兵前征唐人,向左右感叹道。
    “我朝所恃者无非大江,然唐人前破曹仁于大江,又浮海渡至东南,敌与我共饮江水,我军岂能久持?”
    “若不及时降唐,曹操基业覆没,家小性命难保!”
    “张公慎言!”
    恐有曹操耳目,刘基打断说道:“今为国家尽力,何来曹公基业。”
    “哼!”
    张昭冷哼了声,说道:“治政残酷,待下严苛,岂有文武愿为他效死力。今唐军逼近,人心各异,耳目惶恐,安会顾忌你我。”
    曹操在军功封爵上不仅恩薄,对待文臣官吏上也谈不上多好。
    如曹操性格严厉,笔吏掾属稍不合心意,便加以杖刑。如何夔为了不被侮辱,常携带毒药,誓死不愿被处以杖刑。
    不仅好施杖刑,曹操中后期难纳良言,稍有意见不如其意,便会施加刑法。如曹操南征孙权时,遭遇雨季,诸部不愿进军。
    曹操大怒,下令诛杀任何劝谏之人。贾逵刚直上疏,被曹操下狱羁押,若非聪慧自保,恐贾逵已被曹操所杀。
    崔琰之事不用多说,先时大为重用,稍不如意,曹操便逼杀崔琰。
    若仔细例数曹魏诸臣史书,几乎能见曹操性格严酷之案例,不如意非罚便杀。与同时期孙、刘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了,孙、刘性情亦会变化,如孙权老年昏庸,引发两宫之乱,及逼死陆逊之事。
    曹操性格严厉,而张昭属于是性情刚直之辈。今有张虞在中原对比,他岂会看得上曹操?
    瞧着二旬出头的刘基,张昭捋须微叹,提醒说道:“先君敬重陛下,与丞相共立陛下,于朝有大功。然先君病逝,敬舆下有诸弟,莫要与之同流,当审时度势。”
    “唐皇仁厚识才,所下之州郡,多委贤慧者之辈,敬舆不如从之。”
    刘基晓得张昭所说之语,恭敬道:“张公良言,基不敢忘啊!”
    “你我皆好自为之!”张昭说道。
    刘繇无治乱安邦之能,其以儒生外镇,本身是东汉衰微,欲重振声望的象征。在曹操南下淮南前,刘繇被袁术压着打。
    曹操南下之后,刘繇凭借旧时基础,与曹操达成合作,并共选新天子。而因早亡之故,刘繇在江东风评远好于曹操,因此作为儿子的刘基在江东享受
第三百五十章昭唐暮汉 (2/3)-->>(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