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看不出深浅。
    根据从高唐至平原这一路上的耳闻目见,睹微知著可以看出刘备此人其志不小。
    身体力行的收买人心,豪族和百姓都能甘心依附。
    最关键的是,笼络人心并非是件简单的事。
    其中错综复杂,利益皆不相同。
    能将奥妙捋清楚,更非同凡响。
    荀彧听见卢公说出了许多事,都能使他耳目一新。
    既然来了,那就见一见。
    这天下英雄之一的刘玄德罢。
    卢植还想着怎样引见。
    没想荀彧主动提出,想见刘备一面,好当面请教。
    而刘备闻之也欣然同意。
    搞得卢植的措辞没派上用场,有点猝不及防。
    “玄德公先后数次,力破黄巾声震天下而名盖海内,时人多有称赞,青州附近的州郡无不佩服。”荀彧先施礼,接着称誉道。
    刘备笑道:“文若过誉了,备愧不敢当。比不上袁盟主与各州刺史讨董匡汉,那才是一腔热血,忠肝义胆。”
    固然早知道,袁绍一干人是什么样子。
    还是要装作未解。
    毕竟千里之遥,又无故友在联盟军中,如果一副尽知天下事的模样。
    那才是奇怪。
    何况有些事,还极度隐秘。
    若非从后世而来,谁能猜到这些诸侯真正的想法。
    刘备连老师卢植也不曾透露,诸侯到底是怎样的德行。
    荀彧哑然。
    怎么来到青州,每个人以为诸侯联军为朝廷一心讨董?
    荀彧心底感慨道:“天底下多少人被袁绍表面迷惑,只有真接触过,才能看出他的外强中干。”
    忍不住肃然道:“刘公毋要过谦,彧目击耳闻不少,许多事并非浮于表面。等待日后,天下人自然会看出谁才是朝廷忠良。”
    紧接着,笃定地说道:“以玄德公施政爱民,种种行为观之,必然胸怀抱负,敢问公如何看待天下之危亡?”
    刘备闻言,笑道:“天下兴亡在常理之中。治乱迭乘,治与乱相寻,可以说自然之例,三代以来,一乱即有一治。”
    荀彧点头,先祖荀子也曾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世间万物皆有规律。
    但这不是他想寻的答案。
    荀彧追问道:“如何能转危为
第四十一章 推陈致新-->>(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