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说,在土地问题上,大虞朝一众藩王全部翻了车。
倒不是他们强取豪夺,而是王府下面的人打着藩王的旗号,在外面大肆接收土地挂靠。
一旦打上藩王的标签,地方衙门根本不敢过去征税。
看似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了台面上,就能打上品行不端的标签。
做出任何解释都没用,连家奴都管不住,如何有能力治理一个国家。
至于更多的罪名,内阁都不敢深挖。
真要是把犯忌讳的事情,全部都给掀了出来,最少一半的藩王会被问罪。
在皇帝空缺的情况下,处理这么多藩王,那是会引发政治事故的。
“这……”
郑宗翰正欲进行辩解,就觉察到了一众阁臣凌厉的目光,他果断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哪里是在和他们商量,分明就是上面沟通好了,要拥立长沙王次子继位。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促使内阁做出这个决定,但在结局注定的情况下跳出来反对,那绝对是自讨苦吃。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么事情就这么定了。
礼部尽快安排人选,接长沙王次子到南京登基。
一应礼仪流程,各部都配合着点儿,争取尽快完成。
待新君继位之后,北方还有一大堆的烂摊子,等着我们去收拾。”
万怀瑾当即拍板道。
名义上他是次辅,可是在李牧带兵远征的情况下,他就被动成了朝堂上身份地位最高的人。
关键时刻,自然要向群臣展示担当的一面。
位高权重,万怀瑾却没有感到高兴。
勤王之战,马上就要落下帷幕,北方问题很快就到了不得不面对的时候。
以他对李牧的了解,打完了勤王之战就会闪人,根本不会理会朝中的事。
到时候次辅补位成首辅,北方这个烫手山芋,也一并会落到他的手中。
按照权责对等原则,甭管北方的问题多棘手,他都只能硬着头皮去处理。
抛弃北方各省,在政治上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李牧收复交趾之后,当年主张放弃交趾的那帮文官,就被钉在了历史耻辱的柱子。
从一代名臣到人人喊打,间隔不到两百年。
看似是源于政治斗争,本质上还是华夏民族刻在骨子里的傲气,不允许朝廷丢城失地。
偏远的交趾,都能够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何况是中原腹地。
谁敢提出放弃北方,瞬间就会被打上“国贼”的标签。
哪怕再怎么困难,军方只要把地盘收复了回来,治理就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
一路奔逃,终于在上游地段找到了渡船,成功渡过了黄河。
回望奔流不息的河水,再看了一眼跟在身边的队伍,施靖风的眼睛突然湿润起来。
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本以为自己的内心已经足够强大,能够直面惨淡的人生。
万万没想到,自己预想中的强大,那只是人生遭遇不够凄惨。
挥师五十多万大军南下,归来时身边仅剩下两百余人。
放眼华夏五千年,这份战绩都是非常炸裂的存在。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史书上他将以反面角色,遗臭万年。
身后名怎么样他可以不在乎,争夺天下的念头他也能放弃,但施家的生死存亡必须要考虑进去。
勤王大军在战场上大获全胜,下一步肯定是乘胜追击,对辽东军进行政治清算。
中高层将领只要没及时倒戈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哪怕是底层士兵,也逃脱不了全家流放的命运。
“不能这么下去了!”
“我们这身行头太过扎眼,根本无法隐藏身份。
接下来必须舍弃战马,脱下铠甲扮作普通难民,才有一线生机。”
施靖风沉声说道。
对一名将领来说,胯下的战马就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舍弃的。
眼下这种时候,却是不得不为之。
骑着战马逃命固然快,怎奈战马是要吃粮的。
丧失了后勤补给,光随身携带的干粮,都不够战马两天的消耗。
如果身边有数万大军,他们还可以沿途筹措一些粮草。
纵使
第五百三十二章 、落草为寇-->>(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