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二十六章 、捷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但朝中百官不清楚。

    在许多人心目中,辽东军依旧是天下最强军镇。

    得出这个错误结论,里面也有李牧的一份功劳。

    当年围剿白莲教叛乱期间,勋贵系就曾大肆扩军。

    虽然没有辽东军半年兵力增加十五倍夸张,但一年队伍扩张好几倍,那也是常态。

    扩军之后,因为是先挑菜鸟练手,再逐步上难度的。

    全程打下来,少有败绩。

    在许多官员眼中,扩军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

    见到辽东军总兵力突破六十万,很多人都被吓懵了。

    如果不是李牧拦着,为了自身的安全感,南方朝廷能够扩军百万。

    真要是那么干,数量是上去了,战斗力反而大不如前。

    一方面是军官不够用、部队训练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没人能把百万大军运用自如。

    包括李牧自己,让他调度百万大军作战,一样头皮发麻。

    除非通讯技术提高,不然光将令传达,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史书上记载的率领百万大军,通通都是吹牛逼。

    纵使麾下有那么多兵,古代封建王朝的生产力,也支撑不起这种规模的大战。

    “遵命!”

    ……

    “侯爷,从搜集到的情报来看,叛军似乎有意对黄河动手。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必须赶在雨季来临前,先一步结束这场会战。

    末将建议,驱赶叛军余孽充当先锋,瓦解敌人的军心士气,挟大胜之威一举荡平辽东叛军。”

    孔玉堂意气风发的进言道。

    战场上的高歌猛进,给了他充足的信心。

    随着辽东骑兵的败退,内心深处对敌人的最后一丝忌惮,也随之烟消云散。

    “倘若叛军立即掘开黄河,对我们的冲击有多大,有没有做过预案?”

    李牧开口询问道。

    尽管知道黄河处于枯水期,水流量不会太大,可那终归是黄河。

    光听到名字,有经验的将领,都会提高警惕。

    “侯爷放心,末将专门派人搜集过黄河的情报,以现在的水位下游排水体系完全能够胜任。

    敌军最多借助大水,迟滞我们的行军速度。

    我们内部评估,黄河水最多两三天就会退去,改变不了大战结局。

    叛军对黄河动手,也是在上游修堤坝,准备蓄水进攻徐州。”

    孔玉堂一脸淡定回答道。

    速战速决,对前军最有利。

    作为大军的先头部队,倘若能够赶在其他部队参战前,就把辽东叛军重创,那就赚大发了。

    不光能升官,往后在同僚中,也能尽情的吹牛。

    未来史书上,提起历代名将,也能加上他的名字。

    “想继续打前锋可以,但务必小心敌军骑兵。

    徐州地区虽然属于南直隶,但和水网密布的两淮地区有本质区别。

    再往北就进入到了华北平原,一马平川的地形,最适合骑兵发挥。

    可以说从现在开始,后续遇到的敌军骑兵,才是他们的完整状态。

    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安营扎寨,都要提高警惕。”

    李牧当即嘱咐道。

    前面的行军中,敌军骑兵虽然也出来骚扰,但两淮地区有不少江河。

    尽管宽度有限,但也限制了敌人骑兵的发挥。

    反而是勤王大军麾下的骑兵,因为更加适应南方的地形气候,在作战中占到了不少的便宜。

    进入华北平原后,情况就会逐渐发生变化。

    原本属于勤王大军的地利,将逐渐发生逆转。

    “侯爷放心,对即将面临的新局面,末将早有准备。

    敌军骑兵看似厉害,可受限于装备上的不足,现在已经不敢靠近我军大营。

    他们的最大作用,无非是袭扰大军粮道。

    可前军和中军距离并不远,光随身携带的粮草,就能够等到中军过来汇合。

    后续大军的粮草运输,主要也是走水路,敌人骑兵发挥的余地不大。

    如果敌人不知死活,末将不介意顺水推舟,给他们安排一个墓地。”

    孔玉堂信心十足的说道。

    军事技术的变革,对传统军队的冲击非常大,其中以骑兵为最。

    随着火器技术的进步,骑兵的重要性正在持续下降。

    现在是主流兵种,那是火器技术不够先进。

    一旦完成工业革命,火器技术进一步提高,就会逐步沦为辅助兵种。

    ……

    南京城。

    “闪开!”

    “六百里加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