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一十三章 、徐州之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汉水侯,天下再也找不到第二人。

    辽东叛军数量众多,但勤王大军更能打啊!

    既然汉水侯能让李三七打头阵,那肯定是包赢的。

    ……

    南京城。

    现实再一次证明,名声的重要性。

    自从李牧打出勤王的旗号后,最近这些日子,就不断有军队从北方过来投奔。

    陆陆续续,居然收拢了十几万大军。

    当然,这些只是纸面数据。

    许多南下的部队,只是派来了使者,军队并没有真正抵达南直隶。

    即便人在路上,李牧这位主帅的行程,还是再一次被耽搁下来。

    人家肯加入勤王大军,固然是因为后勤出了问题,但更多还是冲着李牧来的。

    勋贵系的老巢虽然被叛军端了,但在军中依旧留下了不少政治遗产。

    作为唯一的勋贵系大佬,李牧天然就是这帮人的主心骨。

    一系列的收编之后,勤王大军纸面上的总兵力,成功突破了三十五万。

    在数量上同辽东叛军,算是并驾齐驱。

    “侯爷,现在道路被阻隔,粮草无法运到北疆。

    干脆下令,长城一线的部队南下,前后夹击辽东叛军!”

    兵部尚书史清尘兴致勃勃的提议道。

    憋屈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能够打个富裕仗。

    前面他还担心勤王大军兵力不足,不是辽东叛军的对手,现在才发现是自己想多了。

    除了南方的勤王大军,大虞朝在北方也有兵啊!

    纵使北虏浑水摸鱼,趁乱剿杀了不少边军,剩下的部队依旧能发挥重要作用。

    现在统计出来的数据,那只是联络上了的边军,还有更多的部队丧失了联络。

    以李牧在军中威望,此时出来牵头,北方边军响应号召的概率非常高。

    再加上盘踞山东的京营,朝廷完全可以对辽东叛军多线夹击。

    “诸位大人,可要想清楚。

    一旦下令边军南下,就相当于把长城防线拱手让给了北虏。北方各省将沦陷在异族的铁蹄下。”

    李牧语气沉重的说道。

    长城防线肯定守不住,没有后勤物资补给,边军根本不可能坚守。

    能够坚持现在,那都是前线将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知道自己出去找食。

    加上鞑靼人被李牧派出的偏师牵制住了,没法对北疆大肆用兵,给了边军喘息之机。

    “侯爷,保存江山社稷要紧,其他的事情暂时顾不上那么多了。

    明日朝会上提出来,想来百官不会反对。”

    礼部尚书柏锦文一脸严肃的回答道。

    他非常清楚李牧提出这些问题,不是为了反对调边军南下,更多还是政治分责。

    作为三军统帅,边军南下的军令将由李牧发出,但放弃北方的决策必须是朝廷来做。

    李牧能拉他们做政治背书,他们也能拉朝中文武百官一起政治背书。

    这种集体决议,纵使政治后果再怎么严重,也不会波及到个人头上。

    未来史书上就算要骂,也是施家承担最多的火力,其次是永宁帝背锅。

    “嗯!”

    “只要朝会上通过,本侯就下令让边军南下。

    另外户部再准备二十万石粮和两百万两白银,两天后随船队运往山东地区,给那边的京营部队发饷。

    其他一应战略物资,兵部也先筹备着,后续根据实际情况划拨。”

    扫视了众人一眼,李牧顺势抛出了新的要求。

    辽东叛军为了尽快夺取京师,玩了一出调虎离山,把数万京营官兵引了出来。

    得知京师沦陷,这些部队也没有和叛军死磕,而是直接去了山东暂避锋芒。

    刚开始的时候,李牧也没当成一回事。

    京营虽然是勋贵系的嫡系武装,但那是老勋贵们的基本盘。

    他这个勋贵系领袖,主要是年轻一代勋贵子弟拥戴上去的,基本盘主要在各地募兵中。

    大家看似在一个圈子里,实际上却不是一路人。

    既然不是自己人,他也就懒得操心。

    能够在辽东叛军的兵锋下,捡回一条命是他们的运气,不幸全军覆没也是命该绝。

    随着李氏宗族南下,他才知道幸存的京营部队中,有李家世代经营的团营。

    原本无关紧要的官军,一下子成为了自己人,受到的待遇自然不一样。

    反正是花朝廷的钱,没必要那么抠抠搜搜。

    “侯爷,如果京

第五百一十三章 、徐州之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