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一十一章 、两线受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广的安全再说。

    平叛之事,可以从长计议。

    北方现在缺粮,我们完全可以凭借钱粮上的优势,同叛军打消耗战!”

    礼部尚书柏锦文当场表明了态度。

    同所有的南方割据政权一样,现在的南方小朝廷,也没有多少进取指向。

    “北伐”,那只是大家的政治口号。

    官场上除了少数热血少年,没几个真把这当成一回事。

    倒不是他们缺乏忠义,主要是现在北伐,乃是纯亏损的买卖。

    遍地的饥民,都等待着救济。

    每打下一片土地,朝廷就会增加一笔负担。

    倘若收复了整个北方大地,巨额的财政压力,将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

    从短期来看,固守淮河防线,乃是最经济的打法。

    在许多人看来,拖上三年五载,耗死了叛军,北方大地上也没有那么多饥民,再北伐收复河山也不迟。

    有了这样的想法,以至于各部门在北伐问题上,表现的相当消极。

    虽然没有故意拖后腿,影响勤王大军北上,但配合上效率从未高过。

    面对系统性拖延,李牧选择了假装看不见。

    大虞朝这种“疾病缠身”的末代王朝,官僚系统没有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

    他又不是改良派,幻想着要把大虞从泥潭中拉出来,犯不着跑去搞出力不讨好的改革。

    官僚系统只要能正常运转,勉强完成任务就行了,奢望更多就是自讨没趣。

    “柏大人说的不错,稳定局势才是第一位的。

    侯爷,你就下令吧!”

    刑部尚书安敬之跟着附和道。

    北方反正都被打烂了,局势再坏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他们这些出身北方官员,亲族家眷也陆续南下。

    恰好有大量的江南世家覆灭,留下了势力真空,给了他们补位的机会。

    因为是外来户,在行事上要谨慎的多,目前正处于拉拢人心阶段。

    涉及到生存空间争夺,这些南下的北方派,同本土士绅开战也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在朝堂上占据优势,但到了地方上,却处于绝对劣势。

    亲族南下除了家眷外,能够跟着迁徙过来的,也只是少数族中子弟。

    大量的宗族旁系远支,以及规模庞大的奴仆,全部都沦为弃子。

    不是他们不近人情,主要是做出决策的时间太晚。

    施家谋反之前,大家都没想过大虞在北方的统治会崩盘。

    等到叛军攻破京师,他们才意识到情况不妙,再想撤离已经变得困难起来。

    少数族人趁乱离开可以,动辄成千上万的宗族大迁徙,那就是送给乱兵的肥羊。

    人离乡贱,不是一句玩笑话。

    北方的世家大族,丢了根基进入南方,那就只是普通的官宦之家。

    想要进去分蛋糕,肯定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

    李牧推荐云向担任江南提督,能够顺利获得通过,这帮北方派也是出了大力的。

    尽管大家没有公开表态,可是在打压江南世家的问题上,双方早就已经站在了同一战线。

    当然,参与这个联盟,不光只有这些人。

    在京师城破之际,一样跑出了不少宗室、勋贵子弟,这些人同样想在江南分一杯羹。

    局势如此错综复杂,地方肯定安宁不了。

    相较于来势汹汹的叛军,江南的利益该怎么分

第五百一十一章 、两线受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