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六十九章 、震撼的数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天灾确实会产生许多难民,但通常都是灾情爆发的那一波。

    有点儿家底,扛住了前期阶段,后续局势就会好转。

    土地是需要有人耕种的,地主老爷不会让雇户长工们全跑光了。

    一旦大水退去,局势恢复稳定,就会组织生产自救。

    为了安抚人心,完成一轮土地兼并的士绅们,也会象征性的拿出一些粮食赈灾。

    然后打着共渡难关的旗号,放一笔高利贷给百姓,提前锁定来年的粮食收成。

    “侯爷,北方大地最近几年天灾人祸不断,许多地方经济都濒临崩溃。

    大水之后,破产的不光是自耕农,就连一些小地主也没扛住。

    不同于以往,这一次接收的难民中,甚至出现了拥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

    听了王靖川的解释,李牧眉头微微一皱。

    北方各省经济濒临破产,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安南都护府缺少劳动力不假,但行政系统的安置能力,却是有极限的。

    光上个月输入的难民,就超过了三十五万,这个月还在增加。

    涌入大量的人口,哪怕是分散安置,也让地方衙门压力山大。

    地方官忙的昏天黑地,加班都成了常态。

    许多细节性的工作,根本无法做到位。

    “交趾省的十府之地,人口已经临近饱和,后续就别再输送移民了。

    移民司重新做计划,把新占领的苏门答腊岛、婆罗洲、马来半岛等地区,也纳入移民安置区。

    当地的行政机构,尚未建立起来,就让地方驻军暂代地方衙门工作。

    管理模式,依旧采取之前的卫所制。”

    李牧想了想之后下令道。

    从执行移民战略到现在,安南都护府已经累计从大虞朝,吸收移民九百余万。

    其中一百五十余万,是迁入的军户和亲眷。

    战俘和朝廷流放的各类罪囚,累计也有近两百万。

    从云贵两广自发迁入的百姓,也增加了三四十万。

    剩下的五百多万人,都是从北方各省移民过来的。

    统计出来的这些数据,都是抵达安南都护府时,活下来的移民数量。

    死在路上的有多少,都护府衙门没有统计,李牧也只能假装看不见。

    事实上,移民到了地方之后,死亡率依旧居高不下。

    平均下来,年度死亡率高达4.1%,其中罪囚死亡率最高,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十。

    死亡率如此之高,主要是气候恶劣惹的祸。

    中医人才培养速度太慢,安南都护府的医疗体系,至今都停留在纸面上。

    更糟糕的是受自然条件影响,药材的药性和国内,也存在着一定差别。

    许多古老的药方,都需要修订。

    以现有的技术,根本没办法制定统一的药材标准。

    难怪以往的中原王朝,在打下交趾之后,就停下了脚步。

    不是大家看不到中南半岛和南洋的价值,主要是开发难度太大。

    都护府能够在中南半岛和南洋立足,除了生产力的进步,还有就是赶上了好时候。

    小冰河时代,全球都在变冷。

    热带地区的气温,也有所降低。

    具体降低了多少不知道,反正两广、交趾地区,最近几年是看到了雪。

    “侯爷,南洋地区局势不稳。

    如果放大量移民过去,怕是会增加驻军的负担。”

    一旁的卫新之开口提醒道。

    气候恶劣,水土不服,都是可以克服的。

    战胜不了自然环境,那就被自然环境所淘汰。

    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固然残酷了一些,却也是移民的最好选择。

    北方各省经济一旦崩溃,无家可归的破产百姓,那是数以千万计。

    要么出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要么死在饥饿和内战中。

    指望朝廷救济,纯粹是在做梦。

    北方的经济出现问题,天灾只是一方面,更多还是源于人祸。

    北虏隔三差五的南下劫掠,掠夺了大量的财富离开,对当地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正常运转的经济循环链条,被北虏人为打断,市场根本调节不过来。

    幸好大虞朝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对市场经济依赖度不高,不然北方各省根本支撑不到现在。

    “困难自然是存在的,但本侯相信他们能够解决。

    局势不稳,那就稳定局势。

    具体怎么干,本侯一概不问

第四百六十九章 、震撼的数据-->>(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