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六十五章、调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疑的回答道。

    看似简单决断,实则标志着皇权的衰落。

    规矩这种东西,只要破坏了一次,后面就会有无数次。

    经历的次数多了,对皇权的敬畏,就会慢慢消失。

    ……

    福安元年,注定是多灾多难。

    暴雨带来的洪涝,影响的不光是顺天府,整个北方大地都迎来了暴击。

    先是陕西遭殃,接着是河南倒霉,再然后轮到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许多地方一天的降雨,都快要赶上过去一年的降雨量。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大虞朝廷表现的非常无力。

    一些要钱不要命的地方官,还不知死活的趁机敛财,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

    民怨在雨中不断积累,只等一个契机就会爆发出来。

    汉水侯府。

    北方大地的悲惨遭遇,让李牧感到心有余悸。

    难怪大家相信天命之说。

    历朝历代到了王朝末年,都会遭遇一系列的天灾。

    在缺乏科学解释的时代,想不联想到天命之说都难。

    赶上天灾不断的年份,再英明的君主,也会被折腾的没脾气。

    “夫君,可是朝中局势发生变化?”

    见李牧失神,景雅晴关心的询问道。

    都护府在南洋地区攻城略地,完全可以称得上所向无敌。

    欧洲殖民帝国有心干涉,却苦于自身实力不足,需要等各自国内的决断。

    眼下能够令李牧揪心的,唯有大虞内部。

    “北方突降暴雨,多地发生洪涝灾害,京师都被淹了。

    灾情十分严重,朝廷现在麻烦了。”

    李牧平静的说道。

    天灾不是最可怕的,人祸也不是最可怕的,天灾加上人祸那就要了命。

    按照天人感应理论,前些年的天灾,可以说是永宁帝失德。

    现在换了皇帝,情况确实发生变化,前面是旱灾这次变成了洪涝。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落入有心人眼中,那就是大虞天命已尽的征兆。

    毕竟,小皇帝才六岁,怎么也不能把失德的锅扔给他。

    皇帝不背锅,那就轮到大臣背锅。

    朝中局势刚刚稳定,让任何一位阁老引咎辞职,都会引发新一轮的权力斗争。

    “什么,京师被淹了?”

    景雅晴大惊失色道。

    在京城生活那么多年,她也见过了不少大场面,可从未遇到过水淹京师。

    京中有她的亲人、朋友,还有儿时美好的回忆。

    突然遭遇洪涝,想不慌都不行。

    “夫人放心,大水没有持续多久就退了。

    主要是财产损失比较大,京中人员伤亡并不多。

    死伤多集中在民间,公侯府邸受到的影响不大。”

    李牧故作淡定的解释道。

    伤亡不大,那是官方给出的数据。

    真实情况,肯定要严重的多。

    按照大虞官僚的作风,统计伤亡损失的时候,肯定不可能挨家挨户去走访调查。

    真要是全面统计,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无法完成。

    预估出来的数据,底层百姓的死伤,搞不好就直接被无视了。

    尤其是外来流民,因为户籍不在京中,地方衙

第四百六十五章、调粮-->>(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