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子继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定少不了波折。

    若是事情闹大了,还要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

    不过有些事情,挨骂也得干。

    南洋战场才刚刚开打,正是需要两广财政支持的时候。

    大虞的局势越来越糟糕,眼瞅着天下大乱在即,李牧也要提前做准备。

    以往只是想在南方避祸,可随着安南都护府的发展壮大,他想独善其身已经没有可能。

    一旦改朝换代,没有哪个新王朝能容忍,前朝余孽手握重兵割据一方。

    意识到这一点后,留给李牧的选择,唯有不断加强手中的实力。

    南洋和中南半岛都是宝地,虽然了炎热了一点,但架不住物产丰富。

    掌握了两地,正好和大虞形成了战略互补。

    大虞人口过剩,两地正好缺少人口。

    大虞粮食危机,两地都是未开发出来的大粮仓。

    ……

    京师。

    永宁十年春,五岁的皇太子,懵懂无知的从永宁帝手中接过皇位,成为了大虞朝年龄最小的皇帝。

    完成了禅让仪式,永宁帝整个人都苍老了二十岁,额头上长满了白发。

    空有满腔的怒火,却又无处发泄。

    浑浑噩噩的回到深宫,开启了幽居生涯。

    身边的旧人,接二连三的发生意外。

    忠于永宁帝的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清扫一空。

    空缺的阁臣,再次被补齐。

    没有任何意外,在政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威远侯和镇东侯,成为了新的内阁成员。

    朝堂再次进入,三文两武的时代。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勋贵系没能拿到首辅和次辅的位置,而是按照惯例补位。

    原本内阁排名第三的姜书翰,顺势补位成了内阁首辅。

    因为这次政变获得了群臣的支持,没有大规模流血,朝中的职位变化并不大。

    有功之臣获得的奖赏,多是一些虚职。

    提着脑袋干活,收益和付出严重不成正比,让许多人都对这种结果感到不满。

    朝局看似是平稳过渡,却也为后续的政治纷争,埋下了隐患。

    在群臣的辅佐下,五岁的新君,开始了皇帝生涯。

    “黔国公送来象牙十副、上等好茶三十斤、铜五万斤……祝贺陛下登基。”

    “汉水侯送来玉石两箱、木炭三十万斤、大象十头……祝贺陛下登基。”

    “南直隶巡抚送来丝绸百匹、奇珍异兽一队……祝贺陛下登基。”

    ……

    没有国丧的继位,一应流程都发生了变化。

    各地的的官员,按照政治地位高低,纷纷献上了贺礼。

    或许是因为皇帝年幼,大家送出的基本上都是本地特产,拍马屁的祥瑞之物反倒不多。

    大虞朝传承三百年,新君应该是最穷的一位。

    因为太上皇在位期间的折腾,内库存银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收上来的贺礼,直接送入内库,大大充实了皇帝的小金库。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皇帝的财政危机。

    不过这些对五岁的幼帝来说,完全感受不到。

    年龄小有年龄小的好处,针对文武百官的一应赏赐,都是五位阁臣做主。

    君臣年幼,大家为了避免背负欺凌幼主的骂名,一应开销都是从国库中出。

    小皇帝的生活物质方面,也是极尽优待。

    除了没有权力外,其他各方面的待遇,都极为优厚。

    “前线传来消息,北虏向多地投书,有意和我们谈判。

    诸位臣公,对此事有何看法,大家畅所欲言。”

    流程走完,到了处理政务的时候,首辅姜书翰直接抛出了最棘手的北疆战事。

    从战争爆发到现在,大虞朝累计损失兵力超过二十万。

    苦心打造的长城防线,在内外勾结下,被敌人砸的支零破碎。

    战败的责任被太上皇背了,留下的烂摊子,却需要大家来收拾。

    “首辅,北疆战场上我们固然损失惨重,但北虏一样不好受。

    从各方汇聚的情报来看,草原联军的伤亡,同样超过了十万。

    北虏此时言和,大概率是打不下去了。

    越是这种时候,我们就越要沉住气,不能轻易让敌人占到便宜。”

    刑部尚书费心远率先表明了立场。

    在这轮权力洗牌中,清流党人因为加入太晚,没有能够吃到肉。

    不过北疆大败,他们却成了第二大受益者。

    勋贵系实力大损,丧失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他们的老巢终于安全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太子继位-->>(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