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七章、分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为立场上的冲突,在几天之前,景国良和李原被气的挂印而去。

    首辅和次辅撂挑子不干,这是震惊朝野的大事。为了稳定人心,永宁帝急忙派人把他们追了回来。

    皇帝亲自下场劝说,勉强把人给留了下来。不过裂痕一旦产生,就无法修复。

    在后续的事务中,景李二人直接称病不出。

    两个勋贵系老大摆烂,这可苦了下面的人。

    景逸风没有写信,劝说自家堂兄。因为现在的选择,实际上已经是景李两家的政治自保。

    皇帝不愿意当橡皮章,亲自插手了军事指挥,让这场战争的胜负变得扑朔迷离。

    他们不是曹操,没有囚禁皇帝夺权的魄力,自然不能强逼着皇帝当橡皮章。

    觉察到了危险,不想背黑锅的景国良和李原,在试图挽救失败后,果断选择了优先自保。

    不是他们不爱大虞,纯粹是这次的锅太大,景李两家联合起来也背不动。

    为了家族利益,只能选择及时抽身。

    “提督大人,这冰天雪地的,能够日行三十里已经非常不容易。

    如果再加快速度,士卒们的身体受不了啊!

    您看是否给两位阁老去信,让他们出来管管……”

    宋总兵神色凝重的说道。

    原本以为皇帝御驾亲征,大家能够表现一下,万万没想到这就是坑。

    永宁帝的指挥,看似符合兵法,实际上都是生搬硬套。

    在纸上推演无往不利,一旦遇上实战,到处都是问题。

    “堂兄和李阁老都病倒了,现在根本无法理事,现在只能靠我们自己。”

    景逸风摇了摇头说道。

    外界以为两人在装病,只有他们这些亲信知道,两人是真的病倒了。

    在人均寿命不足四十岁的大虞朝,超过五十岁的都算老人。

    景国良和李原虽然是勋贵出身,那也是上过战场的,年轻的时候还受过伤。

    在北疆受了风寒,大病小病都找上了门。

    如果只是这些,无非是静养几日,就能恢复过来。

    偏偏两人还受了一肚子气,没有地方发泄。

    一系列的因素迭加下来,两人从称病变成了真病。

    现在的政治撤退,也是在为未来做准备。

    同皇帝闹的太僵,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

    一旦不幸故去,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尽管景李两家在朝中势力不小,可有两人领头的情况下,才是大虞最强的世家。

    下一代尚未成长起来,丧失了领头羊,不等外人出手,内部就会先发生分裂。

    若是再遭到皇帝的针对,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在内忧外患中没落下去。

    事实上,这还算是好的。

    如果不是汉水侯崛起,在外面呼啸一方,搞不好还会有灭族之祸。

    自古权臣中,能善终者寥寥无几。

    “什么,两位阁老病重!”

    听到这个消息,一众将领纷纷脸色大变。

    在场的将领,全部都是勋贵系出身,大家非常清楚景国良和李原存在的意义。

    尽管他们时常私底下抱怨,两人政治上太过保守,但勋贵系真离不开这两位德高望重的大佬。

    没有两人在上面压着,光新老大的位置,都能让人抢破头。

    稍有不慎,牛逼轰轰的勋贵系,就会四分五裂。

    事实上,勋贵集团在大多数时间,都是各自为政。

    一直到到先帝朝时期,为了制衡文官集团,才开始抱团取暖。

    哪怕到了现在,约束这个团体的也是景李两人的个人威望,并不具备强制执行力。

    除了景李两人外,勋贵中找不到有足够威望,率领勋贵系和文官对抗的新领袖。

    即便是威名赫赫的李牧,也只是在年轻一代中有影响力,老一辈勋贵并不买他的账。

    “好了,此事你们知道即可,万万不能传了出去。”

    景逸风当即呵斥道。

    这种消息,根本保不了密。

    短时间称病不出,可以说是在赌气。

    顶多让外界嘲讽几句,说他们缺乏肚量。

    长时间不露面,任谁都会觉察到不对劲,到时候各种流言蜚语都会出现。

    与其放任别人引导舆论,不如主动出手,先把消息放出去。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