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情况来看,愿意为大虞朝奋斗、付出、牺牲的人,正在急剧减少。
    “大势如此,你我又能为之奈何!
    且先勉力维系,收拾好眼前这个烂摊子再说。”
    李原一脸疲惫的说道。
    次辅的位置,工作不算太累,但架不住心累。
    强行压制朝中各大派系,让大家为大虞的事业添砖添瓦,可不是什么轻松活。
    各种斗智斗勇,就从来没停下过。
    入阁不足一年,就仿佛苍老了十岁。
    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在急剧消耗中。
    “大厦将倾”,没有人比他们感受的最清楚。
    如果没有理想抱负,对这个国家没有感情,那么还好说。
    跟着随波逐流,尽享荣华富贵即可。
    偏偏他们是有追求的人,还对大虞充满了感情,这就让自己的日子变得苦逼起来。
    “罢了,老夫亲自给他们写信,责令他们迅速完成平叛任务。”
    景国良沉声说道。
    朝廷的命令不好使,要靠个人感情推动,想想就觉得憋屈。
    偏偏在大虞朝,人情的效力大于公事。
    前线的勋贵系将领,大部分都在他们手中获得了提拔,有着提拔之恩。
    按照惯例,恩主的面子,大家必须要给。
    只不过人情,总会有耗尽的时候。
    一次两次有用,次数多了之后,再大的恩情都会消耗殆尽。
    “行,你的旧部你安排,我的旧部我去联系。
    无论如何,中原之乱都要在年内平定。”
    李原神色凝重的说道。
    在其位,谋其政。
    出将入相,固然是荣耀,可同样需要做出成绩来。
    大虞朝的烂摊子,他们没有能力全部收拾完,但自己任期内必须让天下回归太平。
    “恩,就这么办!”
    “这些反王多是从关中出来的,谨防他们打回老家去。
    在关中地区,你的面子更大,那边就交给你去协调了。”
    景国良笑着调侃道。
    做出了决定,他的心情轻松了许多。
    “放心好了,关中不会出乱子的!”
    李原没好气的说道。
    从李牧被册封为汉水侯后,一门双侯的李家,就成了关中第一大族。
    外界传言,虽然夸张了一点儿,但基本上属于事实。
    整个李氏宗族,在朝为官的足有百余人。
    宗族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以往的时候,李家也是世家大族,只不过受限于文武之妨,子弟科举入仕之后发展上限普遍不高。
    最近几年,文武界限逐步被打破,原来的限制自然也随之放松。
    加上从军子弟,逐步身居要职,让李家的名头越发响亮。
    不光李家在壮大,景家在朝中力量,同样壮大了不少。
    勋贵外戚大都在北方扎根,成为了北方士绅集团的一员。
    所谓的文武之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北方世家大族和江南世家大族的利益之争。
    在北方压制住南方的时候,南方各省能够为朝廷提供财源,朝廷运转基本上不会出现大问题。
    一旦局势逆转,江南世家大族在朝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南方士绅不再愿意为朝廷出钱。
    那么北方各省出命,南方士绅出钱,共同维系王朝统治的政治格局,就会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