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贸易,都是移民船队给带起来的。
    过来的时候运送移民,回去的时候,也不能空着船。
    坦率的说,百分之三四十的利润其实也可以,怎奈这年头海上贸易都是暴利。
    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除非直接把商品运送到天津卫。
    北方比南方更缺木材、木炭,尤其京师更是消耗大户。
    不过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短时间内要以移民为主,没有多余的运力干别的。
    随着勤王令的下达,帮忙运送灾民的闽浙水师和江南水师,也要北上为大军后勤提供保障。
    “造船厂,什么时候能够投产?”
    李牧关心的询问道。
    背靠大树好乘凉,全靠自己发展,没有十年努力,休想建立造船工业。
    依附在大虞体系下,事情就简单了。
    缺少什么,就向朝廷要什么。
    大虞朝廷除了拨款不积极外,其他方面对都护府的支持,还是非常给力的。
    一应船工匠人,李牧的奏折递上去,朝廷就直接批了。
    对安南原有的造船厂,进行改造升级之后,就可以直接投产。
    “侯爷,船厂改建进入到了最后阶段,预计下个月就能投产。
    只不过蒸汽机的研发,目前陷入了技术瓶颈。
    想要充当军舰的动力,还存在一系列的技术难题。
    铁甲舰,刚刚完成了理论验证。
    不过无法采取全铁打造。
    按照工匠们的计划,船体依旧是木质结构,然后在上面蒙上一层铁甲,以增强其防御力。
    缺点是会大幅度增加造船成本,以及军舰的重量,还有可能影响速度。
    如果蒸汽动力能够成功,那么军舰的航速,就不再是问题。”
    严景澄神色凝重的回答道。
    原本他在龙江船厂干得好好的,结果因为帮李牧造船表现不错,一纸公文把他调到了广西。
    组建完钦州造船厂后,没过多长时间,又被调到了安南都护府。
    从结果上来看,他无疑是幸运的。
    赶在叛军肆虐前,就跳出了江南火坑,还受到了重用。
    悲剧的是眼前这位汉水侯,对船厂重视过了头。
    不光提高了造船标准,还时不时冒出一堆天马行空的想法。
    作为都护府直属官员,他没有拒绝的能力,只能想办法进行落实。
    以至于整个造船体系,下到一线工匠,上到他这个造船督监,都经常忙的昏天黑地。
    哪怕是最底层的学徒工,都被迫拿起了书本,学习起了各种造船知识。
    如果不是都护府钱粮供应充足,加班还能供应一顿肉,下面的人早就闹腾了。
    “继续增加试验频率,蒸汽机未来运用场景非常广。
    除了造船业,其他领域也会用到。
    新龙江船厂意义重大,朝廷和陛下都对你们寄予厚望,必须要打造成划时代的新式船厂。”
    李牧当即忽悠道。
    尽管永宁帝都不知道新龙江船厂的存在,但这不影响他打着皇帝的旗号忽悠人。
    从本心来说,他是不想这么干的,可架不住皇帝的旗号好用。
    尤其是在招募中下层文人的时候,这一套更是无往不利。
    许多人明明不想来安南,可是一旦打出皇帝的旗号,立即就能改变这些人的立场。
    这是封建皇权的魅力。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他许诺出去的众多官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严景澄的造船督监,名义上是从四品,朝廷备案的实职品级却是正七品。
    从四品是加的“水衔”,一分钱的俸禄都没有。
    商人如果舍得花钱,也可以从吏部买到,根本没有含金量。
    想要摆排场,都要自己花钱,向朝廷定制服务。
    不过虚衔,也不都没有含金量。
    像加封给李牧的太子少师,同样是加封的虚职,却能多拿一份加衔的俸禄。
    区分两者的差别,主要看朝廷是否给钱、给待遇。
    虚衔能够忽悠住人,那是都护府出钱,补足了差额待遇。
    在都护府境内,严景澄真实享受到了从四品官员的待遇。
    从正七品到从四品,中间差了五个等级。
    破格提拔了这么多,任谁看了都会迷糊,误以为是皇帝真重视。
    “侯爷,请放心。
    蒸汽机和船厂改造,下官会亲自督办完成,绝不会让陛下和朝廷失望!”
    严景澄当即保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