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原没好气的说道。
    自家培养的潜力种子,岂能未经磨砺,就送到九边当炮灰。
    事实上,最近这些年受武将蓄养家丁成风的影响,九边将门军阀化的趋势越发明显。
    天元帝对这种局面,非常的不满。
    前面推行的军制改革,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制衡九边将门。
    受到敲打的勋贵集团,也在寻求自救之法。
    改变现有制度,大家没这份勇气,培养几名能打的将领还是可以有的。
    “多谢叔父提点,侄儿觉得自己还需要历练,不适合冒然身居高位!”
    李牧强忍着诱惑回答道。
    内心深处,他的心在滴血。
    正三品的参将,这是许多武将奋斗终生,也接触不到的位置。
    在大虞朝三品是一个分水岭,从三品和正三品之间,看似只差了半品,身份地位却是两重天。
    跨过去就进入了高层武将序列,在朝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需要皇帝亲自下旨任免,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小透明。
    位高权重,比不上一个“钱”字的威力。
    募兵除了朝廷拨款外,还需要地方衙门协饷。
    若是到穷乡僻壤任职,地方衙门自己都穷的叮当响,那协饷就是一个笑话。
    理论上可以自筹军费,但大家都没法解决,李牧不认为自己会是例外。
    武将有兵才是王道,若是财力不济,被迫吃空饷,地位再高也只是一个虚职。
    “嗯!
    你自己心中有数就行,切记不要被人给骗了。
    接下来的泰州攻防战,京营不会出手,全部交给你们五城兵马司负责。
    你的功劳暂时够用了,这次不要去抢,把功劳留给同僚们吧!”
    听了自家叔父的嘱咐,李牧很是无奈。
    真心不是他在刻意抢功,前面一枝独秀,纯粹是队友们运气不好。
    兴化之战,完全是叛军自己往他面前撞,想要拒绝都不行。
    清理门户之战,他自觉让出了主攻权,跟在舞阳侯身边吃瓜。
    怎奈队友们不给力,送上门的战功,都能够推出去。
    倘若他们再谨慎一点,提前派人盯住敌军营地,发现不对劲之后立即出兵,也不会让叛军溜掉。
    ……
    泰州城。
    镇远侯决定卖人情后,就带着京营骑兵直奔南通州而去,光复泰州的重任再次落入五城兵马司手中。
    “叛军气势已丧,接下来的攻城战,本侯不希望再发生意外。
    你们不是经常抱怨,本侯不给你们机会么?
    现在机会来了,接下来就看你们几个的表现。
    别说本侯不公平,这里有四根竹签,上面标注了东南西北。
    除了李千户外,你们四个过来抽签,抽中哪根标签,就从哪个门发起进攻。
    具体怎么打,本侯依旧不过问。反正谁先破城,本次攻城的首功就给谁!”
    舞阳侯脸色阴沉的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