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8章 国庆刊登,IRSCL入会邀请与预定大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啊?”

    陈伯吹老先生愣神,很快来了兴趣,伸手讨要,“让我看看呗,我帮你读……”

    两个老人并肩坐着,翻阅论文。

    一晃眼一上午过去了。

    “这篇论文写得真好啊!相较于上次的那篇简论,这篇已经构建出了完整到令人挑不出什么毛病的理论体系……”

    “老叶你真是收了个好学生啊!这篇论文还是中美同步刊登,过不了多久,程开颜在国际就是大学者了!”

    此时看完论文,陈伯吹看向叶圣陶老爷子的眼里已经满是羡慕甚至嫉妒了。

    “也不算埋没了我的名头……”

    老爷子面色平静的摸了摸胡子,一派宗师气象。

    可浑浊的眼睛,早已经亮了起来,灼灼逼人。

    “……”

    陈伯吹无言以对,“得了吧你,论文先借我看看,回头写篇评论文章!”

    ……

    经过了相对平静的三天。

    文艺报上终于有关于程开颜这篇论文的评论,是陈伯吹老先生的文章。

    他说:“程开颜同志的此篇论及儿童文学本质的论文著作,深入浅出的通过彼得潘,牧羊少年,伊索寓言等众多经典儿童文学著作的案例分析,以及完整的理论框架构建了一个辩驳不破的真理:

    程开颜打破了自儿童文学诞生以来,就扎根于世人心中,那根深蒂固,纯洁无暇,永恒美好的神话。

    所谓儿童文学的“不可可能性”,恰似水中捞月——

    当成人以文字编织纯真的童话王国时,真正的童年正从指缝中悄然流走。

    那些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不过是谦卑地承认了这种必然的失败:

    它们并不是为孩子们建造的美好伊甸园,而是立在现实残酷的成人世界与美好纯洁的童年,二者之间的界碑。

    上面刻满误读、投射与错位、美好的吻痕。

    童年不再,物是人非,追忆似水年华。

    或许正是这种永恒的错位,使得儿童文学成为人类最温柔的悲剧实践吧?

    ……

    这篇发表在《文艺报》上的评论文章一出,迅速引起了国内儿童文学研究者,儿童文学创作者们的注意和热议。

    浙江师范大学的蒋风教授,在浙江日报上发表评论文章,说:

    “中国儿童文学事业,随着第一个专门的儿童文学理论期刊《方舟》的发行。

    未来我们必将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并在程开颜同志,蒋婷同志等多位学者的带领下,走出中国,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随后谢冰心女士终于在忙碌之余,抽出时间在《儿童少年报》上发表评论说:

    “儿童文学是儿童少年的精神食粮,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方舟》的出现意味着,儿童文学的创作批评环境不再是一滩浑水,而能够得到完整的,专业的理论指导。

    未来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必将得到精神滋养,茁壮的成长……”

    随着众多大佬点名表扬,学术界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方舟》,关注程开颜,蒋婷这一批刊登在方舟上的十位学者的论文。

    国内逐渐热闹起来,而与此同时的大洋彼岸。

    同样随着新一期发行的《儿童文学》上,《论儿童文学的不可可能性》的刊登,掀起学术界的轰动。

    直接让几个月前,对那篇简论发出灵魂质疑和有力驳斥的美国学者,哑口无言。

    十月五日,德国歌德大学教授公寓。

    国际儿童文学学会(IRSCL)创始人兼任会长的克劳斯教授,清晨在邮递员的呼唤下,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一封信,其中包含了最新一期的美国学术期刊《儿童文学》。

    “论儿童文学的不可可能性?来自红色中国的儿童文学学者程开颜?”

    克劳斯教授粗糙的指尖在纸张上摩挲,不由挑了挑眉,随后耐心翻阅起来。

    房间里,时钟滴答滴答。

    桌边的咖啡早已凉透,可克劳斯教授眼神越发激动兴奋,碎碎念的呢喃起来:“有点意思,有点意思……不,是很有意思!居然来自中国……”

    “这篇论文是前所未有的颠覆性,我敢断言今年学会的IRSCL荣誉奖,程和安塞尔教授已经预定了!”

    “这样的人才,必须要邀请到我们学会来才是!”

    念及此处,克劳斯教授立即按照安塞尔教授信中给予的地址,写了一封祝贺信。

    并在结尾盛情邀请这位中国学者,加入到他们国际儿童文学学会中来。

    “貌似……程应该是整个亚洲第二位加入学会的成员吧?第一位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的鸟越信教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