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的进展,凡尔登要塞周边附属的一些防御设施也被重新夺回,法国军队、西班牙军队和意大利军队在这里联合建立了防御阵线,并且继续向更北边推进。
德国政府也清楚西线战场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守住现有的前线的。
对此,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底线是,不能被攻入德国本土。德国本土之外的所有土地都是可以放弃的,甚至比利时的部分土地也是可以放弃的。
只要德国本土不被进攻,就能保证西线的局势不会崩盘。至于法国重新收复自己的领土,对德国来说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毕竟这些土地已经被德国占领了数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有关的工业、经济和农业生产早就被破坏了大半。
法国就算重新收复了这些土地,没有数年甚至十多年的经营,这些土地想要恢复战前的繁荣,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还只是对经济和工业的影响。在人口方面,这些曾经被德国占领的法国土地,实际上已经十室九空。
一方面是因为法国大规模在这些地区进行动员,有相当一部分成年男性已经被动员到法国军队当中。
另一方面,有很多民众因为战争的到来,而不得不撤离到更南边比较安全的地方。
在德国占领这些土地之后,又强行征用当地的民众为自己运输军事物资。这也导致这些土地上的人口大幅度减少,这对法国的影响不可谓不严重。
就算让法国重新收回了这些土地,也不会让法国的工业和经济增加多少。反而,关于这些受战争影响的法国民众的救济,就会让法国政府白白增加一笔巨大的开支。
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之下,德国军队可谓是半推半就。一边装模作样的进行防守,另一边则选择性的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地区,向着后方的边境逐渐撤离。
随着德国军队越来越靠近原来的边境地区,他们的抵抗力度也在不断的增加。
法国军队惊讶的发现,当他们将前线推进了数十公里之后,猛然发现德国人的反抗激烈程度增长了好几个级别。
原本只需要一波大规模的进攻,就能迫使德国军队后撤好几公里。可如今,哪怕法国军队发动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德国军队也仍然坚守阵地,没有丝毫撤离的想法。
为了试探德国军队守卫防线的坚定程度,在法国总参谋长霞飞的命令之下,法国军队发动了一轮又一轮试探性进攻。
这么做的结果是,连同西班牙军队和意大利军队在内,协约国每天的伤亡都高达数万人,可前线的推进却寥寥无几。
面对着抵抗意志强烈的德国军队,纵使战斗力强大的西班牙军队,也只能缓慢地推进着前线。
此时的西线战场还是以法国军队作为主力,在看到付出如此巨大的伤亡都无法做到有效的推进之后,霞飞也终于放弃了收复所有被占领的领土的想法,转而缓慢的取得进展。
将收复领土的攻势放缓下来之后,协约国的伤亡也降低了很多。
这对德国军队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德国在西线战场的兵力只有百万出头,这样的兵力只是协约国的三分之一。
能用只有三分之一的兵力就守住西线战场,虽然损失了一部分土地,但对德国政府来说,仍然是能够接受的。
德国军队在西线战场步步退缩,甚至被法国军队一下子收回了诸多领土。
但在东线战场,德国军队可就没有那么好的脾气了。
虽然沙皇尼古拉二世收到了来自法国的提醒,但在尼古拉二世看来,纵使德国将战略目标东移,军队的调动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更何况,俄国在东线战场的兵力远远多于德国。
就算德国调百万大军前来东线,俄国的兵力优势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弥补的。
开疆阔土或许不容易,守住现有的边境难道还不容易吗?
第五百零六章 :悲欢不相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