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占据大半个索菲亚的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哪里会中途放弃,他可不愿意新的政府中还有沙皇存在,于是果断拒绝了斐迪南所提出的谈判要求。
在叛军攻入索菲亚并且占领了大半市区之后,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所公开号召的反抗沙皇的起义得到了保加利亚大量民众的支持。
原因也很简单,保加利亚苦沙皇久矣。
细看保加利亚近十年的历史,会猛然发现,保加利亚已经打了三场规模较大的战役了。
两次巴尔干战争中间几乎没有任何间隔,巴尔干战争结束之后没几年,保加利亚又参与了世界大战。
对于一个人口只有数百万的国家而言,如此频繁的参与战争,毫无疑问是在自取灭亡。
保加利亚国内的局势也能证明这一点,自从巴尔干战争开始,保加利亚国内的经济几乎已经崩溃,民众的生活条件急转直下,现在已经到了大部分民众都吃不饱饭的地步了。
吃不饱饭的原因也很简单,保加利亚的一半国土已经被协约国占领,粮食产量几乎已经断崖式降低。
保加利亚和奥匈帝国以及德国的联系也被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联合切断,虽然后方还有一个盟友奥斯曼帝国,但奥斯曼帝国一来不情愿帮助保加利亚,二来奥斯曼帝国国内的局势也很混乱,地主家里也没什么余粮。
保加利亚民众都吃不饱饭了,他们对沙皇和政府的不满可想而知。
原本只是迫于沙皇政府的残暴和威慑,这才没有人敢站出来表达反对意见。
直到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公开号召民众反抗沙皇政府,原本不满沙皇的民众仿佛有了主心骨一般,纷纷响应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的号召。
保加利亚国内的动乱很快引起了协约国的关注。
虽然协约国还没有打到索菲亚,但这样的事情是瞒不住的。
对于保加利亚和同盟国来说,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所号召的叛乱肯定是坏消息。
但对协约国来说,这就不是坏消息了,反而是一个好消息。
保加利亚内部自己出了乱子,前线的保加利亚军队自然也就没什么抵抗的欲望了。
就算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所领导的叛乱最终失败了,这次起义也会给保加利亚的军心和民心带来巨大的打击。
如果成功那当然是再好不过。因为在掀起叛乱的同时,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已经联系了协约国,希望在占领索菲亚后和协约国开启和平谈判,尽早结束保加利亚的战争。
既然保加利亚内部已经出了乱子,协约国各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正如协约国所预料的那般,在保加利亚前线军队得知叛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个索菲亚的时候,前线的保加利亚军队也都没有了抵抗的意志。
保加利亚苦苦坚持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在当天,协约国军队就推进了超过15公里,距离索菲亚更进一步。
而另一边,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所领导的叛军在完全占领了索菲亚的政府和议会之后,也来不及管还没有占领的王宫,立刻在政府公开宣布废除原来的沙皇政府,废除沙皇斐迪南的王位,建立保加利亚共和国。
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自任为保加利亚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并且宣布将会和协约国各国开启和平谈判,尽可能在一个月内结束战争,为保加利亚民众带来粮食和和平。
粮食和和平,也确实是目前保加利亚民众最关心的两个话题。
粮食能够让人吃饱饭,和平能够带来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这两项是人们生活必不可缺的。
在这项决定颁布之后,保加利亚共和国立刻得到了保加利亚民众的支持,顺带着反对沙皇和沙皇政府的民众也变得更多。
由近卫军苦苦支撑的王宫,也逐渐变得残破不堪。沙皇斐迪南只能听从侍卫队的意见,带着王室成员悄悄离开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