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两千门火炮的全力轰炸。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再高的山都能被炸平,再坚固的防御堡垒在数量如此多的火炮面前,也终究只能化为飞灰。
    全力进攻保加利亚数天之后,保加利亚的防线终于崩溃。哪怕保加利亚军队的战斗力再怎么强大,他们也终究是普通人,不可能扛得住炮火的轰炸。
    面对着前线如此惨重的伤亡,保加利亚政府也清楚,战败已经是必然的了。
    虽然清楚战败是百分百的,但保加利亚政府的诸位官员,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和平谈判的提议。
    这还得提到两次巴尔干战争。
    虽然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占领了大片的领土,但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因为巴尔干诸国对保加利亚的围攻,最终导致这些领土几乎都被其他国家瓜分。
    甚至保加利亚自己的本土也损失了南多布罗加。在国内大量动员军队的前提下,不仅收获甚微,甚至还造就了巴尔干诸国共同围攻保加利亚的局面,这让保加利亚民众自然无法接受。
    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原本和睦的巴尔干民族内部开始充斥着仇恨。保加利亚人无比痛恨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
    正是这三个国家的联合围攻,才让保加利亚几乎丧失了大部分战果,在巴尔干战争结束之后成为整个欧洲的笑柄。
    眼下要是有官员提议向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投降,那不用多想,恐怕第二天就会被愤怒的民众直接打死。
    要是保加利亚政府敢通过这样的提议,恐怕就连政府也绝对不会好过,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动乱。
    这也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保加利亚沙皇斐迪南没有任何动静的原因。
    他清楚保加利亚战败是必然的,也清楚自己在此时此刻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发声的。
    一旦作为沙皇的斐迪南有任何动作,都有可能在战后成为为政府背锅的人。虽然当时的沙皇斐迪南也是主战派,可战争的命令毕竟是政府下达的,作为沙皇,斐迪南是可以甩锅的。
    保加利亚政府当然也明白沙皇的想法,他们肯定也不愿意给沙皇背锅,至少不愿意替沙皇承受民众的愤怒。
    作为保加利亚的沙皇,斐迪南此时的心情是相当忐忑的。
    他的来历和卡洛差不多,都是外来的君主。在1886年,保加利亚爆发了政变,当时在位7年的亚历山大一世被迫退位,新任保加利亚政府选举了在奥匈帝国担任军官的斐迪南成为新一任保加利亚亲王,这才开启了保加利亚的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和西班牙选举国王一样,保加利亚选举亲王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的。为了防止俄国获得保加利亚的统治权,保加利亚新任政府选择君主的过程,那可谓是跨越了千山万水。
    保加利亚新任政府一路从丹麦找到了高加索地区,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王子都在保加利亚政府的考虑之中。
    甚至最夸张的时候,保加利亚政府还考虑过邀请当时的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担任保加利亚亲王,组建类似奥匈帝国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二元制联邦。
    虽然最终由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斐迪南担任了保加利亚亲王,但斐迪南也并不是受到认可的那位人选。
    他的亲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就曾经质疑过保加利亚选举斐迪南作为亲王的做法。
    连亲祖母都这样质疑,更别提是欧洲其他国家了。
    这也导致斐迪南刚刚成为保加利亚亲王的那段时间,保加利亚的政权一直被当时的自由党领袖斯特凡·斯塔姆博洛夫掌控。
    虽然成为了亲王,但斐迪南的权力完全被架空,更多的只是一个花架子而已。
    直到斯特凡·斯塔姆博洛夫遭遇刺杀,斐迪南才成功地掌握了大权,成为保加利亚说一不二的实权亲王。
    当时的斐迪南是十分高兴的,他甚至巴不得斯塔姆博洛夫早几年被刺杀。
    可到了现在,斐迪南恨不得斯塔姆博洛夫能够多活几年。也只有这样大权独揽的首相,才能在如此关键时候,给作为沙皇的他背黑锅,还是背的彻彻底底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