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仔细想想,这事即使有点意外,却仍然还在情理之中。
陈国泰所提的这些意向,除了光刻机项目稍稍有些敏感,其它任何意向哪怕是放在华国已经基本发展起来的二十一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华国都是有益无害。
更不用说华国现在穷得叮当响,工业技术底子和资金底子双双落魄。
“......二叔你叫我现在过来,是怎么个说法?”
陈国泰接着搓了搓手,看着杜庆安热切地说道。
“叫你过来是为了抓紧时间。咱们把明面意向和秘密意向都签订一下,然后就等凤凰集团派正式谈判团入京签订可以地位透露的明面合作协议......小陈,你这次可千万不要放国家的鸽子啊......你这里签了意向文件之后,专项工作组马上就要把两台光刻机的制造计划下达下去,保证六个月之内准时交货......而且我们会把交货日期尽可能提前。”
杜庆安看了看陈国泰,满脸慎重地说道。
陈国泰提出的诸多意向之中,包括了直接购买两台华国光刻机的内容。
一台光刻机的单价是1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50万元左右。
两台就是240万美元。
这笔交易可是华国建国以来金额最大的单项出口订单。而且卖的还是科技附加值极高的技术产品。
目前国内制造一台光刻机的全部成本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却能卖到350万。
利润率超过了600%之多!
这样的一件事情,不管是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在政治影响、科技进步上,都对华国具有极其重大的积极意义。
所以杜庆安尽管知道凤凰集团毁约不买的可能性近乎为零,却还是忍不住要着重提醒一下。
“二叔你尽管放心就是。我一回到港城,就会安排4亿美元现金起运。等4亿美元秘密存入华国央行,这240万美元的机器款根本就不是个事。”
陈国泰神情兴奋地挥了挥手,无比肯定地说道。
凤凰集团之所以要购买两台现货,一是给华国提供制造机会,让相关单位不断积累制造经验。二是为半年之后凤凰集团自己制造CNC控制芯片和主板以及PLC芯片和其它类型芯片做准备。
在那
第895章 杜副部长迅速传来佳音-->>(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