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听闻那来自撒拉逊人的讥讽。
    一时间,无数人悲泣、痛哭。
    “耶路撒冷啊,她的敌人得了优势,仇人获得胜利,都因她犯罪多端,而遭受了上主的惩罚;她的幼儿被掳去,在敌人面前作囚徒。”
    便是巴利安也忍不住感叹了起来,然后看向了身旁的一名骑士。
    “莫诺。”
    “在。”
    “你何必还要追随我呢?如今我已经罪孽深重了。”
    巴利安早就褪下了那件洗不干净的罩袍,换上了一件纯白的袍子。
    只是,无论巴利安怎么清洗自己的身子,他都能感受到那若有若无的血腥萦绕在自己鼻尖。
    至于那些已死的魂灵,更是时常发出他们的诅咒。
    “大人,您曾说要共赴地狱,可如今我觉得自己还是能拯救一下的。”
    “拯救?”巴利安一时间没能理解。
    现如今,依旧追随巴利安的士兵,只有五百人,这五百人来自于耶路撒冷的下层阶级。
    而依旧紧紧跟随着巴利安的骑士,更是只剩下了三名。
    其他那些被巴利安临时册封的骑士,无一例外都认为是巴利安背弃了他们。
    因为那些骑士们追随巴利安一同战斗,但他们的家族却还要面临巴利安的勒索。
    “大人,就如您所说的一样。”
    “我相信,仅仅由教士构成的教会不过是一堆行尸走肉,教堂也不过是一堆石头,真正的圣堂乃是人心的圣堂。”
    “那人心不是伊拉克略他们的人心,而是这一万三千人的人心。”
    巴利安看着这个年轻的法兰克人,他有些触动,他似乎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盖里斯的影子。
    他轻笑了一声,转而说道:“那句话不是我说的,只是我复述的罢了。”
    “再过些日子,你就能亲眼见到那位了,见到那位预言了今日这所发生一切的先知。”
    “那有形的圣殿,岂能抗拒岁月的侵蚀?终有一日,必将倾颓,化为尘土。”
    “然而,那无形之圣殿,必将在信者心中重建,世世代代相传不息。”
    “他的父已向他启示:在这残破的地上,将有一颗明珠闪耀,祂的光辉将普照万邦,照亮世界每一隅。”
    “他的父亦向他宣告:有一大国将于此地崛起,不再是昔日贵族的纷争尔虞,而是天国降临的预兆。”
    “此国必以清洗世间罪恶为其天命,但若其偏离正道,腐朽堕落,必然崩解。”
    “然而,在那日到来之前,吾等将推开天国之门缝,步入一个新的世代,在那个世代里:人人皆温饱,疾病得医,瘟疫远避。”
    伴随着巴利安的话语,甚至于连天上的乌云,也都散去。
    一时间阳光普照大地,带来了不同以往的希望。
    那些跟在巴利安身旁的难民们,似乎都要将这一幕视为神迹,接连画起十字。
    “莫诺,你不是耶路撒冷本地人吧。”
    “我其实只是个朝圣者罢了。”
    “那你这段日子的经历,可真是……”
    “令人所料不及,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经过几句闲聊,看着快要集结完毕的难民,巴利安翻身上马,准备去指引队伍前进的方向。
    就在这时,莫诺突然喊道:
    “大人!有个问题。”
    “怎么了?”
    “我们要前往何处?”
    “我们将前往迦南。”
    【所以我决定要领你们脱离埃及人的困苦,往客纳罕人、赫特人、阿摩黎人、培黎齐人、希未人和耶步斯人的地方去,那是流奶流蜜之地。】
    ——《出埃及记》3:17
    ……
    从耶路撒冷抵达外约旦其实没多远,百公里不到的距离罢了。
    因此,在准备了五日左右的粮食后,这一万三千人的行军队伍,也就开始了移动。
    整体来说,这个过程还是相对平稳的。
    在快要靠近亚嫩河谷的时候,巴利安更是向所有难民们宣布迦南将至,在那里将会有食物与清水,没有萨拉丁的大军来敢于侵犯。
    而他在出发之前,也早已派遣了骑兵去通知阿尔哈迪镇。
    由于这一切都是计划的一部分,早在半年多前。
    盖里斯同巴利安做出预言之后,他也就开始为今日的情况开始进行准备了。
    在过去的这半年里,也就是春收之后,盖里斯不仅没有对外卖出去哪怕一粒的粮,反而是还要一直加大采购力度。
    这个采购方向,不仅是当地的农民,还包括了来往的商队,也就是扎伊德他们。
    在这个贸易的过程中,盖里斯是以尼罗河地区,近乎2.5倍的价格来疯狂囤粮。
    虽然说2.5倍的价格,在这个时代的贸易中并不是很突出,可考虑到小麦是大宗商品……这其中的交易额,属实有些吓人。
    若非亚嫩河谷自己还能产出商品,靠着各种方式,想尽办法去挣过往商人的钱。
    就包税人家庭爆出来的那些金币,还真不够盖里斯这样敞开了花的。
    当然,即便如此,盖里斯还是觉得有些太极限了,因为巴利安那家伙,居然带了足足一万三千法兰克人来到外约旦!
    这个数字,已经庞大到足以改变外约旦地区的人口比例!
    可以说,如果能够消化好的话,那么外约旦地区将会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迎来一次腾飞。
    但如果没能消化好,或者这个过程中发生矛盾、饥荒、瘟疫的话,那么又将是一次巨大的灾难。
    接到巴利安消息后,刚刚结束秋耕的亚嫩郡还有卡拉克郡,都被动员了起来。
    数以千计的人员,在教团圣武士们的指挥下,分成一个个团体,转运着粮食,调集着衣物,并且修筑起更多的房屋。
    为这一万三千人的到来,紧锣密鼓做出各项准备。
    现如今,亚嫩郡的体系,已经可以明确分出两套班子了。
    一套是议会体系,通过各村的内部推选,使得他们将权力与意见向上集中,最终在郡议会上达成意见一致。
    又因为议会里存在各村落的议员,因而能将来自上层的命令传递下去。
    这个过程在日后的历史中,势必会变得凸显地方保护主义,变得官僚化、扯皮化、形式主义化……
    但就目前来说,在盖里斯还在亚嫩的这几年里,由于他本人的高度威望,运转起来还是足够流畅的。
    另外一套则就是教团体系。
    与清晰明确,是从下而上民主集权的议会体制不同。
    盖里斯的教团体系,其实要复杂的多,不仅存在着教士与帕拉丁的区别,还有着教团中央与地方司铎之间的复杂关系。
    只能说,就结果而言,那些散出去的教士与帕拉丁,都在一齐服从着盖里斯,协助盖里斯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底层民众,一同迎接这次的难民潮。
    正因为有着充足的准备,当巴利安再度见到盖里斯的时候,他流露出了爽朗的笑容。
    在盖里斯的身后,数量马车上装着打手大量保暖用的布匹,确保够这一万三千人吃上两天的口粮,还有作为燃料的木炭或木材以及一批珍贵万分的药品。
    在那些亚嫩民兵的帮助下,莫诺带着士兵还有难民们,开始修建临时的营地。
    锅被支起,食物的清香渐渐弥漫。
    这么一个一万三千人规模的营地,纵横起来至少也达到了四百米宽,在这个时代是颇为艰难的工程。
    为了确保秩序,老人孩子们单独一个营地片区,女人们一个单独的营地片区,而男人们同样一个营地片区,病人们也被集中起来隔离作为一个片区。
    而盖里斯,也能感受到巴利安的变化。
    若说第一次相见的巴利安是一位豪爽的骑士,充斥着洒脱与对耶路撒冷未来的担忧。
    那么如今的巴利安,却表露出一股知天命的意味。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了,当行的路我行尽了,当守的道我守住了。”
    面对巴利安的话,盖里斯的回应是: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你存留。”
    一章顶三章,因此800月票的加更,我也已经完成了。目前还差900月票和1000月票的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