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是就得到了钱,就富起来了?”
    卫青思索着这个事情不对劲的地方。
    卫青知道,这事情肯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否则陛下早就喊停了,毕竟陛下不可能容许任何威胁到进攻匈奴的事情存在。
    但是,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这看似会让匈奴变富的行为,里面隐藏了什么秘密?
    卫青百思不得其解。
    “按照计划,翻年后这一年不会攻打匈奴,但后年……”
    ……
    研究院,霍海一边吃着烤淀粉肠,一边砸吧嘴。
    这没有辣椒的日子太难受了。
    再等一等,等把渭河北岸的土都买下来后,再有钱,就该分配人手去研究船的事情了。
    霍海正吃着淀粉肠,慢悠悠的走着呢,周边的研究员都加快了脚步。
    霍海疑惑:“你们干嘛去?”
    一个研究员回头拱手:“院长,咱们去看木头。”
    霍海提醒:“是副院长!”
    正院长可是皇帝,能别乱喊吗。
    “木头有什么好看的?”
    研究员嘿嘿笑:“霍院长,咱们木头腐坏的问题要解决啦,接下来可以在渭河上大规模建造水车作为能源了!”
    正所谓,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
    什么东西不干不湿?
    那当然是水车。
    船好歹还有一面底一直在水中呢,水车这种玩意儿随时都在转,很快就坏掉了。
    第一个制作在渭河上的水车,到现在过去三个月,而且还是冬天,那都已经发灰陈腐了,眼看就要坏了。
    现在有人研究出了防腐的方法,自然有很多人都要去看。
    毕竟很多研究员知道水车后,都在想自己研究的科目和水车能不能联动起来。
    现在水车如果防腐,就意味着维修保养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也就意味着,同样的钱,可以制造更多水车了。
    以前很多研究员想象的自己项目和水车的联动,都因为效率不够,经济效益差,而被排除了。
    现在迎来了转机。
    所以很多人去看。
    霍海也好奇,跟着走了过去。
    只见一片空地上,摆着各种各样的木制品。
    木马玩具,盆子,桌子,椅子,条凳,扁担,还有木方,木枕。
    这些东西,都在阳光下,散发着一点透亮的反光。
    霍海愣了一下,把自己手中的木签子丢进垃圾桶里,随后快步走向了现场。
    “哈哈哈,真的凝固住了!防水防水!”
    现场,陈安和唐四儿击掌,兴奋的高喊。
    霍海上前:“这是……”
    树脂?但又感觉不对啊。
    树脂应该是透亮的。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怎么可能搞出树脂?!
    霍海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这是怎么弄出来的。”
    霍海一边说,一边伸手去触摸木头表面那层透亮的东西,然后在鼻尖闻了闻。
    陈安:“公子,这是木头里蒸馏出来的!”
    霍海又仔细摸了摸,恍然大悟。
    木焦油。
    陈安:“咱们不是要做一批炭条,给学童们做文具吗?我就跟陈安研究了一下新的蒸馏设备。”
    “以前都是用土窑,烧制一次木炭,就要重新做一次窑,然后我们就用钢做了一个蒸馏器,就跟青铜的蒸馏一样。”
    蒸馏这玩意儿,一开始霍海以为是很靠后的设备,没想到自己到了长安才知道很多王公家庭都有自己的青铜蒸馏器。
    这青铜蒸馏器是来过滤杂质用的,能够得到更纯粹的液体。
    所以陈安他们为了做炭条,想到了蒸馏器也很正常。
    毕竟烧炭的逻辑,和蒸馏的逻辑貌似是一回事。
    唐四儿:“我们做了
第一百二十章 大化工时代-->>(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