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兵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后勤,但以前认为的后勤,看来是不够了。
    如果按照这个来,只要后勤跟得上,对手压根没有任何胜算。
    所以,朝廷应该从政令的角度,推动民间提供这些东西吗?
    懂简体字的都在看报告,不认识简体字的,都在跟旁边的人讨论。
    唯独刘彻坐在自己的沙发上,认真的看起了霍海写的推荐前言。
    上面是这么写的。
    【科,禾斗也,计量。
    当用在法律上,就是规矩的意思,比如金科律例。也有课程,条款,种类的意思。
    当用在自然规矩上时,就成了科学。
    在创办科学报之初,我想过很多题目放在第一期。
    比如数学、语文,他们都是科学的工具,要用语文去理解科学描述科学,用数学去计算科学规量科学。
    但最终,我选择了健康卫生与营养学的课题。
    未来,当科学蓬勃发展,远超我们想象时。当人类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纵横天地之间的时候。
    希望所有科学人能记住,科学以人为本。
    所有的科学都必须记住,一切研究成果都是要为人服务的。
    这个人不是哪一个人,不是我,也不是科学家自己,而是为了人类这个族群。】
    刘彻翻了一页,看到霍海接下来写了第二段内容。
    【目前,大汉选拔人才,主要采用察举制,推举制。我希望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缔造出新的制度,科举制。
    科举制这个科,不是指科学举人的制度,而是指各个学科举人的制度。
    在每个学科选拔最厉害的人,在所有学科中选拔综合能力最强的人。
    为国效力。
    所以,用一句话作为科学报的永恒主题。
    科学以人为本,科举为国选才。】
    其实这其中还隐藏了第三句话,应该放在两句中间。
    那就是,学习科学,成为人才。
    霍海之所以没有把这句话写在中间,是没法写。
    总不能告诉所有人,‘要发财来学科学,要升官来学科学’吧?
    刘彻装作若无其事的又翻了一页,心中却一直在思考这个推荐语。
    其实这根本不是推荐语,这分明是宣战书。
    这份宣战书中,阐明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科学才是大汉这个国家的未来。
    无论你是黄老道,还是法家,还是儒家,你们要是识相的话,就成为科学的一部分。    成为不了科学的一部分也没关系。
    我以后会推动科举,搞很多学科,你们至少要站在我这边,成为科举中的一门学科。
    如果反抗,那就是死。
    之所以霍海写这个玩意儿,实际上是提前探过刘彻口风的。
    之前刘彻取消掉了今年应该有的举孝廉,就是在等新的真正的适合的选拔制度。
    那时候霍海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不过连续听到别人说举孝廉停掉了之后,霍海就明白刘彻的想法了。
    而刘彻也有两手准备,那就是太学学生。
    太学译经团队的人数,随时都可以抽调出官员出来。
    但是太学的考试,一直迟迟没有开始。
    霍海的研究院拿到编制后,霍海就已经开始思考是不是该提出科举制了。
    但问题是,提出这个玩意儿,基本上就会得罪现在的所有老贵族和文武百官。
    也只有新贵族和最近八年打匈奴升官这些武官,处于中立状态。
    提出来之后就注定要和老势力闹翻了。
    不过,霍海还是做了不止一次准备。
    首先就是霍海专门去得罪了张汤,然后利用和张汤的冲突,提出了自己的经济之策。
    这些策略都还没完全施展开,就已经为长安县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了。
    翻年之后,真正的打出狗脑子的对抗就要开始了。
    霍海第二手准备是专门去得罪了董偃。
    因为得罪了张汤和董偃的缘故,霍海接下来很多行为,会被很多没看懂局势的人认为是针对他们两个在做事。
    但是,那些老旧势力中的聪明人,已经都快明白过来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科举制(万字更新)-->>(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