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9章:李承乾的梦,东胜神洲之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他想起后世史书里关于土豆传播的记载。

    从南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足足用了几百年。

    哪怕用“梦中启示”的幌子,哪怕砸下倾国悬赏,哪怕要冒舟覆人亡的风险,他也要把这作物提前“请”到大唐来。

    “你看这里。”李承乾指着图上的一处洋流交汇点:“水师说这里常有海鸟聚集,说明附近有岛屿,可作为中途补给站。”

    “还有这里,按星象推算,冬至前后,太阳在正午、最低,从那里往南航行,只要保持太阳在正南方向,就能一直朝着东胜神洲去……”

    李承乾一遍说,一边在图上补充细节:“要告诉出海的人,土豆是埋在土里的,挖的时候要小心,别弄伤块茎”

    夜色渐深,东宫的烛火亮到天明。案上的海图被朱笔标注得密密麻麻,从航线、洋流、补给点,到土豆的形态、种植注意事项,事无巨细。

    这张凝聚着后世记忆与大唐航海经验的图纸,即将随着悬赏令传遍沿海港口。

    李承乾知道,这一步棋风险极大,或许几年内都不会有消息,或许派出的船队会一去不返。

    但他别无选择,在这个农耕文明的时代,粮食就是命脉,而土豆,就是能让大唐命脉更坚韧的希望。

    “东胜神州也好,土豆也罢。”

    李承乾望着窗外泛起的鱼肚白,轻声自语:“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也要赌这一把。”

    赌赢了,是万民饱腹的盛世根基。

    赌输了,那就继续赌。

    如今大唐两千万人都没有,而在清末,番薯土豆养活了四万万人。

    虽说大部分人也是达不到温饱,可两千万人能跟四万万人相提并论吗。

    翌日。

    长安城的晨雾还未散尽,西市的酒旗已在微风中猎猎作响。

    张成挤在公告栏前的人群里,脖颈伸得老长,目光死死盯着那张盖着太子监国印玺的布告。

    布告上“东胜神洲有奇物土豆,一亩可收千斤,寻得者赏锦缎千匹、良田百亩”的字迹,被晨露洇得有些模糊,却像一道惊雷在他脑海里炸开。

    “太子殿下亲言,那东胜神洲在东海之外三万里,有仙山浮空,遍地都是能填肚子的金疙瘩!”

    旁边一个背着褡裳的书生正摇头晃脑地念着,腰间悬挂的青铜鱼袋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话音刚落,就听人群里发出一阵嗤笑。

    “这张老三怕不是魔怔了?”

    卖肉的王屠户掂着剔骨刀撇嘴,油光锃亮的围裙上还沾着血丝。

    “太子殿下的梦话也当真?莫说三万里外的神洲,就是东海里的蓬莱仙岛,谁真见着过?”

    张成猛地攥紧拳头,却梗着脖子没回嘴。

    酒肆里的喧嚣突然静了半分,穿绿袍的驿卒正站在柜台前大声宣读太子令。

    张成刚要细听,邻桌几个盐商打扮的汉子就哄笑起来。

    “听说了吗?那个张成要卖了家产去寻什么神洲呢!”

    留着山羊胡的商人呷了口酒,铜钱在指间转得哗哗响:“我看他是穷疯了,不如把老婆孩子卖了换船票,省得在海上喂了鱼鳖!”

    满座哄堂大笑中,张成手里的粗陶碗“哐当”一声磕在案上,酒液溅到前襟也浑然不觉。

    他想起自家后院那五十匹蜀锦,还有东厢房压箱底的三百贯铜钱,那是三代人攒下的家底,此刻却像在烈火上炙烤的烙铁,让他坐立难安。

    “三郎莫不是疯了?”妻子抱着刚满周岁的幼子,看着张成指挥伙计把蜀锦往马车上搬,眼圈急得通红。

    “那东海万里波涛,多少商船去了就没回来,你怎能拿全家性命去赌?”

    街坊四邻也围在院门口指指点点,隔壁的李嬷嬷拄着拐杖叹气:“好端端的家业不要,偏要去追天上的云彩,这孩子怕是被鬼迷心窍了。”

    张成停下脚步,声音坚定激动,对着妻子说道:“太子殿下说有东胜神洲,就一定有。说有土豆作物,就绝不会假!”

    “等我带回种子,咱们儿子将来就能顿顿吃白米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