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心,父皇早就立四哥为太子了。”
    闻言,李泰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他清楚,李治说的没错,父皇对于大兄,一直有着最后的一丝念想。
    褚遂良三番五次提及另立太子,可李承乾都造反了,父皇完全没有这个意思。
    其实所有人都清楚,李泰心里也清楚。
    李承乾如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抛开跟父皇之间的争执不谈,不管是在军事,亦或是治理政务,他都是最为优秀的继承人。
    这一点,李泰也得承认。
    如今的辽东,洛阳,在太子的治理下,可谓是百姓丰衣足食。
    更别说霹雳火,火炮,能让唐军实力大增,开疆扩土不在话下。
    站在父皇的角度,只要李承乾愿意低头认错,交出霹雳火火炮制作之法,安心的当太子,等父皇百年后继位。
    那么父皇,还真是很有可能,原谅李承乾的所作所为。
    一想到这,李泰整个人都不好了。
    那他现在这么做,算什么?
    一时间,李泰转头看向李承乾的车架。
    哪怕只剩下三百余兵马,可端坐在车架上的李承乾,没有丝毫慌乱,好像他不是败者,失败的人是他们。
    凭什么?
    哪里来的底气。
    就真如稚奴说的那样吗,所以李承乾早就有了这般打算。
    李泰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李治观察到李泰的面色变化,心里松了口气。
    要是李泰不下杀手,他才是真的难办。
    四哥不杀大兄,他强行下手,那先杀大兄还是先杀四哥。
    这都不好办吶。
    只要四哥下令杀了大兄,他顺势杀掉四哥,从某个方面来说,也算是为大兄报仇了。
    届时,父皇,就只有自己一个嫡子了。
    这太子位,已然没有了选择。
    其实,之所以不自己下手杀大兄,李治还有其他的顾虑。
    比起李泰,李治想得更多。
    他更清楚的知道,如今辽东,已经成了太子的后花园。
    当年,仅仅只是高丽一地,就导致前隋百万大军难以攻克。
    而今,高丽,百济,新罗一统,若反,征讨起来,真是百般艰难。
    李承乾占据洛阳之前,就把皇长孙李象留在辽东。
    这份心思不难猜。
    李治估摸着,辽东此刻已经生产了大量的霹雳火跟火炮。
    朝廷起兵,攻打洛阳不过数万兵马,都如此困难,且就连李靖李卫公你亲自领兵,都丢失了潼关。
    日后攻打辽东,又需要多少兵马?
    先前媚娘就跟李治说过此事,辽东之地,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所以,太子无论如何,都不能死在他的手里。
    如果强杀太子,即便是得了太子位,辽东那边也没有办法去解决。
    甚至是,很有可能反攻大唐。
    按照传承顺序,皇长孙李象也是有继承权的。
    媚娘告诉他,皇长孙李象性子软。
    只有太子死在魏王手中,他给魏王报仇,才能在日后有收复辽东的可能。
    就在李泰迟疑之际。
    一名侍卫匆匆来报。
    “李卫公等在调动兵马准备前来。”
    李治赶忙道:“四哥,赶紧决断吧,朝堂大臣那边,怕是等不及了。”
    这里是长安城,伏兵太子,是很难瞒过几个朝廷重臣的。
    不过这也是多方博弈的后果,才能有次机会。
    可也不能一直拖着。
    李泰闻言,转头看向坐在车架上,面色依旧波澜不惊,好像吃定了他的李承乾,冷声厉喝道:“大兄,且请束手就擒吧。”
    “否则,莫怪本王不念及兄弟之情了。”
    李承乾呵呵一笑:“来啊,我倒是看看,你青雀如何不念及旧情。”
    李泰感觉有些不可置信。
    李承乾疯了吧。
    都到这关头了,还摆出一副胜券在握的姿态。
    “死到临头,还如此嚣张。”
    “传令,格杀勿论!”
    随着命令的下达,魏晋联军当即对太子三百余人,发起最后的冲锋,势要一举冲垮太子兵马。
    此时,李治悄悄给了李义府一个眼神。
    李义府心领神会,趁着没人注意,往后稍退几步。
    因为亲卫军已经上场的缘故,所以李泰的身边,也只剩下几个心腹而已。
    
第342章 李治:该跑路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