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块则是嘉宾。
    主要由皇室成员,朝廷官员,文人墨客,世家勋贵,各国使臣等人组成,大概千人规模。
    毕竟由皇宫后妃主持的元宵诗会,可以说是大唐最高档次的盛宴,普通人连进来的机会都没有。
    “你这婢子,怎的手脚这般不利索,还不赶紧将桌椅摆放好。”
    “蠢货,没看见椅子上雕的龙吗,那是太子御座。”
    “白痴,今日元宵诗会,谁能比太子尊贵,你怎么把太子御座放旁边去了。”
    “废物,我大唐以左为尊,你怎能把杨妃的座位放在太子右手。”
    “你这样的东西,谁给你安排到这来了,简直是朽木不可雕也,是使了钱,想被哪位皇子看上?”
    “姿色身段倒还是不错,但皇子们何等尊贵,什么美人没瞧过,收起你的小心思吧。”
    单瑶被骂得狗血淋头。
    幕后人动了关系,把她安排在负责服侍太子等皇亲的婢女团中。
    然而负责安排事务的,则是宫里来的宦官。
    宫里的规矩最为严格,什么都要讲究。
    单瑶从小习武,哪里干过婢女的活,只是几下上手,就被宦官指责不断,顿时就洞察了其小心思。
    想凭借被看上,从而飞上枝头变凤凰,这样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
    单瑶一口银牙几近咬碎,却也只能忍着。
    小不忍则乱大谋,心里计较着,等刺杀太子后,若有机会,定要把这宦官宰了。
    芙蓉园外。
    罗会正在紧张的排队。
    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每个都是勋贵大户,世家大族。
    平日连正眼都不会瞧他一下,现在也只能跟在旁边。
    仆从和下人是不会被准许进场的,而皇室成员跟三品往上的大臣,则不需要在这里排队。
    往年规格也没这么高,这次太子加封,又亲临元宵诗会,想来的人脑袋都挤破了。
    曲辕犁的设计跟推广,已经在整个长安掀起了巨大的浪潮。
    大街小巷上,都是对太子功德的歌颂。
    可以预见,今年的大唐的粮食产量,必然会因为曲辕犁的全面推广,而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所有使用过曲辕犁的农户,都会感叹太子的恩德。
    这是绝对的政治正确,若谁脑子进水想当黑粉,可跟后世的道德谴责不同,是要被直接关押进大牢的。
    因此能够参加元宵诗会,无疑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还有更多人想看看太子这等功德圣人,靠近了些,也能沾染到福气。
    罗会没注意到的,在他身后,便是高丽的细作头子,金允浩。
    听着周边对大唐太子的议论,金允浩看似面带微笑,实则眼底寒光闪现。他自认为已经在不断的高估太子了,没想到还是低估了。
    大唐太子的声望,实在是太大了。
    而最关键的是,他对高丽,太不友好了。
    想把自己的功勋,建立在高丽的尸体上,金允浩怎么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今日,他已经把曲辕犁的制作工艺,作用,让人秘密送往高丽,上司渊盖苏文手中。
    高丽的百姓,同样也能用上曲辕犁。
    只是可惜的是,今年的春耕,可能会赶不上了。
    可就算高丽也能用上,然而比起大唐的体量,高丽还是相差太大。
    若高丽体量是从十到二十,那么大唐的体量倍增,就是一百到两百。
    这里头的差距,高丽只能算大唐的零头。
    “陈兄,发什么愣呢。”
    旁边人的声音,把金允浩从沉思中拉了出来,他在大唐自然不叫金允浩,而是改名陈浩。
    “方才在想今日盛况。”金允浩随口回道。
    好友感叹道:“可惜我等才疏学浅,若能写上一首好诗给太子评审,也是莫大荣耀啊。”
    金允浩点点头:“确实可惜。”
    心中想着,今晚必杀太子。
    ——
    当李承乾跟杨妃抵达芙蓉园的时候。
    这里早已经准备妥当了。
    李承乾身着一袭紫色长袍,头戴金冠,气宇轩昂地坐在上首亭台中央。
    旁边是杨妃,太子妃。
    所有的皇子都来了。
    “臣等拜见农泽圣睿太子殿下。”
    “免礼。”
    “谢殿下。”
    流程自然是早就安排有的,包括说词也是。
    太子自然就是这元宵诗会绝对的主角。
    杨妃微微躬身,名义上她是主持,但太子来了,这开场白,自然就轮不到她了。
    这也是她邀请太子的缘故,为了给太子更大的声望。
    李承乾走到台前,看了看下边的众人。
    右边最近的各国使臣里,最长眼的无疑就是罗马公主了。
    此刻那双湛蓝的眼眸,正紧紧的盯着自己。
    左边则是世家大族,朝廷官员。
    类似李靖,长孙无忌,褚遂良,房玄龄这些重臣自然不会来参与。
    顶尖也就是各部主事了。
    再往后则是各类勋贵,国子监的学子,亦或是比较有名的文人墨客。
    “今夕元夜,华彩映天,诸君咸集于斯,共赴此元宵诗会。”
    “夫元宵佳节,乃万民同庆之时。花灯璀璨,如繁星落地,烟火绚烂,似天女散花。此等盛景,实乃我大唐之荣耀。”
    “今此诗会,群英荟萃,皆为饱学之士。孤望诸君以诗言志,以词抒情,展我大唐文运之昌盛。”
    “孤亦当与诸君共赏佳作,切磋学问。”
    “愿诸君以才华为笔,以情思为
第147章 李承乾:你确定要让我写诗?-->>(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