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8章:太子的兵法是跟先皇学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而真正的战争,不仅是士兵苦,主将也苦。

    跋山涉水,劳累奔波,对身体都是一种折磨。

    战场厮杀,又哪里是沙盘推衍这么简单。

    看着熟悉的人,一个个的死在自己面前。

    有时候为了完成战略目标,甚至要让一些人去送死。

    一将功成万骨枯。

    那是对身体上,还有精神上的折磨。

    从来没有接触过战争的太子,真的能适应这一切吗。

    李靖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朕也是这般想的。”

    “堵不如疏,一昧的压制太子,并不是好事,让他去看到,感受到,也许会有改变。”

    “如果太子真的能很快适应这些,并且能做到更好,也不失一件美事。”

    李世民心中也有了计较。

    太子如今已是二十有三,当年他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领兵作战,给大唐打天下了。

    也是二十岁那年的失败,让他得到了足够的成长。

    太子精通军事,对于以后上位来说,也算是个好事情。

    李世民不觉得太子通过一场对高丽的战争,就能对自己形成强大的威胁。

    况且还有五姓七望在那里帮助魏王。

    魏王的存在也会钳制太子。

    李世民自己也是很有信心,能够掌控这一切,不管是太子大胜或大败。

    如果太子败了,或者没能承受住战争带来的考验,往后安心政事也不错。

    东宫。

    李承乾可没有二凤那么多的想法。

    踏实干就完事了。

    此刻,他正坐在太子四轮车上,看着前面的人在耕田。

    东宫也是有自己的耕田的。

    偶然看到,李承乾才想起,唐初这个时候,百姓用的耕犁多为直辕、长辕,回转困难,耕地费力。

    于是李承乾就让木匠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曲辕犁打造出来。

    历史上,曲辕犁是在唐后期江南地区发明并逐渐推广开来。

    李承乾现在等于是提前了两百年。

    曲辕犁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

    这种改进使犁架变小变轻,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它还增设了犁评和犁建等部件,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便于精耕细作。

    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也算不得多难的事情。

    李承乾前世是在书上看过曲辕犁的结构,而东宫的木匠大师,在理解了太子的想法后,就能很轻易的打造出来。

    田地里,耕种的府兵,已经完成了一块面积的耕作。

    随即来向太子复命。

    “感觉如何。”

    李承乾询问道,府兵也是要耕种的,对于农事自然熟悉,还是家里的主要劳力。

    “回禀殿下,这新犁可真是好用,感觉要比先前的老犁,要轻松了至少一倍不止。”

    “转弯灵活,特别省力,就这耕作了一圈,感觉牛都没使上劲似的。”

    “往前拉几个四五圈,就能让牛歇息会,现在俺觉着,即便是拉个十来圈,那牛也跟散步似的。”

    “操控起来也方便得很,都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转过弯。”

    “就这如果不是有人叫俺,俺还要再耕上个十来圈才感觉够。”

    府兵的话,颇有些意犹未尽。

    在他的眼里,这曲辕犁就是个大宝贝,比金子还贵重的宝贝。

    有了它,耕地变成了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

    “真有这么神奇?”

    “老夫也来试试。”

    说话的是张玄素,李承乾特意让人把负责编纂天工开物的官员都叫来。

    农事向来是大事,在天工开物里,对于农事的篇章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篇。

    今天听说太子又整出了个新玩意,让他们去看,并且记录下来,张玄素迫不及待的赶着来瞧。

    现在更是要直接上手。

    李承乾也没拦着,让张玄素去。

    这个时候的很多读书人,除非出生就是世家嫡子,不然是没办法绕过种田这一坎的。

    即便是世家嫡子,也会被要求熟悉农事。

    农业文明,种田就是根本。

    ps:补更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