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发放旅帅名册,各府旅帅也被调集。
    榜上有名之人,自然是欣喜无比,进入讲武堂,那可就是天子门生,日后定然会飞黄腾达。
    被任命为讲师的将军们,也有些紧张,纷纷开始备课。
    毕竟教书育人这等事情,他们也是花姑娘上轿头一遭。
    打仗是回事,讲学又是一回事。
    把自己理解的东西,深入浅出的讲出来,这是更外的本事。
    比如侯君集,尉迟敬德,程咬金,就很难受了。
    侯君集早些年大字不识几个,是在李世民的安排下,这才读书识字,研究兵法,受李靖教导。
    尉迟敬德曾经,就是个打铁的少年。
    程咬金就更不用说了,勇则勇矣,谋略欠缺,更不用说讲述兵法。
    好在他们只是流动讲学。
    其他人倒问题不大,不说兵法理解有多么厉害,但毕竟出身名门,自小习武学文,加上这么些年南征北战,讲学自是不成问题。
    除此之外,最不被看好的,就是太子李承乾了。
    大多数人都觉得,太子强硬要求对每个班的学子都要去进行讲学,分明就是想要借此拉拢势力,而不是真的去讲学。
    李承乾对这些流言蜚语倒无所谓,毕竟他确实是想收拢学员。
    不过讲学这块,也是认真的。
    晚膳时,太子妃苏玉儿有些心疼道:“殿下何必这般辛苦,那讲学之事,也不必非得如此着急,自有苏定方为殿下前驱。”
    今天,李承乾在书房里待了一天没出门,就是在为讲学备课。
    “别人都小瞧我,难道你也要小瞧我吗。”
    李承乾笑呵呵的开着玩笑。
    “我怎会小瞧殿下,只是殿下这般辛苦,让我心疼。”苏玉儿笑着说道。
    不过心里对于太子讲学,确实是不看好。
    李承乾道:“放心,我自有筹谋。”
    对于讲学之事,李承乾没有丝毫担心,因为他根本没打算去讲述什么兵法。
    他的目标,是金牌讲师啊。
    ——
    冬狩。
    是李世民最为喜欢的娱乐项目。
    自从当了皇帝后,李世民几乎就没太可能亲自去打仗了,但他对曾经的军旅生涯很是怀念。
    而游猎能让他骑在马背上挽弓射猎,找回当年的飒爽英姿,重温战场的感觉。
    李世民对游猎的喜爱程度,甚至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以至于很多大臣都反对他狩猎。
    长孙皇后临终前还曾留下遗言,劝他“省作役,止游畋”,即心疼百姓的劳役之苦,停止打猎。
    当然,李世民是肯定没听进去的。
    魏征就此事,经常强怼李世民。
    甚至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一只特别好的猎鸟,正准备带着去“战场”,因怕魏征劝自己,赶紧把猎鸟揣在怀里藏起来,结果猎鸟被闷死,李世民心疼不已。
    鱼龙川。
    这里地处长安附近,大约有三十里地。
    是李世民经常来的游猎之所。
    相比禁苑,这里显然更加自在。
    冬日之鱼龙川,宛如画卷。
    山峦覆雪,似银龙卧。峰耸入云,辉耀如冰雕。山林之木,皆着素装,枝头冰晶,若宝石璀璨,摇曳而有声。
    谷间溪流,冻若银带,冰面平滑,映天影于其上。
    偶有小兽过,留下爪印,添生机于斯。远方草原,化为雪海,草被雪掩,仅露黄尖。
    李泰知道自己在箭术上,肯定比不了太子。
    于是开口道:“父皇,这等美景,使得心情激荡,突发灵感,赋诗一首进献父皇。”
    李世民文武皆备,在诗词一道上造诣很深,流传后世有《帝京篇十首》等。
    闻言,高兴道:“朕就听听青雀这诗如何。”
    李泰看了眼太子,而后朗声道:“冬日鱼龙川猎,献给父皇。”
    “鱼龙川上雪皑皑,银龙卧处峰似裁。林树素装冰晶耀,溪冻如带映影来。”
    “草原雪海黄尖露,兽影隐现添趣哉。天蓝穹顶阳光暖,微风拂面心悠哉。”
    “君王纵马猎场阔,挽弓逐兽展雄才。雪野飞蹄声震地,羽箭破风震九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