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彟,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只可惜在贞观九年去世。
    李世民将她纳入宫中,也不是贪恋美色,更多的是给武家一个依靠。
    李承乾之所以兴趣不大,最主要的是不想戴绿帽子。
    毕竟武后的名声,可不怎么好。
    “谣言的事情,安排得如何了。”
    偏殿,李承乾开口问道。
    内侍文忠回道:“左丘名安排了不少人,正在分布长安各坊,应该就是这两日,便可直接令谣言全都散播开来。”
    李承乾皱眉道:“怎么还要两日,孤都已经给了他多少时日了。”
    谣言也是需要时间发酵的,这都几天还没开始,李承乾都有些烦了,感觉这个左丘名办事太不靠谱。
    文忠回道:“他如今被长安县尉撤销了不良帅,是魏王那边下达的意思,包括万年县,又安排了一名新的不良帅,取代纪昭。”
    “这些不良人最是墙头草,许多都已经投奔新人去了,左丘名不敢假借殿下之名,所以行事起来颇有顾虑。”
    所谓不良人,其实跟后世的混混是差不多的概念。
    谁的名头大,就跟着谁混。
    因为没有编制的关系,连吏员都算不上,革职也就是县尉一句话。
    这样大部分的不良人,自然就跟着新的不良帅跑了,这就导致左丘名人手不足,没法暗示完成太子的要求。
    “这般看来,还是我错怪他了。”
    李承乾剑眉一挑,道:“你去给孤的丈人传个话,让他明日把长安万年县的县尉,找个由头,直接押到大理寺去。”
    “包括那两名新的不良帅,也押过去,关个几日再说。”
    “苏定方不是已经在金吾卫任职了吗,让他协助左丘名,把安排谣言的事情,迅速办成。”
    “再告诉左丘名,孤再给他两日时间,若不能在长安城兴起谣言,就把他驱逐长安。”
    这就是手里有人的好处了,没必要去纠扯,直接快刀斩乱麻。
    过程不重要,结果才关键。
    “是,殿下。”
    -----
    次日,天还未亮,李承乾就被从睡梦中叫醒。
    内侍张阿难过来。
    
第五十四章:高丽大变,太子要出兵-->>(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