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虽然对刘宽退休后,出点子让人创作的事有些无语,却也没干涉什么。
只要刘宽不承认,就算有人猜测刘宽是穿越而来的,那又怎样?
放下这份奏报后,朱雄英便对殿内的锦衣卫指挥使道:“让那一组的人继续暗中看着宁国公,尤其是要注意保护好宁国公的安全。”
“是。”
···
···
一转眼,又是十余年过去,到了永乐二十年(1425年)。
刘宽穿越到大明已44年了,年过七十。
八月初三这天早上,因年纪变得觉少的刘宽早早起来,在侍女的伺候下更衣、梳洗。
朱蕙兰、苏采薇却是比他还先醒来,早已让人备好了早餐。
吃过早饭后,刘宽便带着书包,准备去大桥上——平板电脑也早在十年前坏掉了,但不论是笔记本电脑、手机还是平板等从后世带来的物品,都被他装在书包里,每年八月初三都一起带着去跨江大桥上。
将要出门时,朱蕙兰为刘宽整理了下衣裳,道:“这两年跨江大桥上出现了不少裂缝,已经不堪修补,甚至朝廷都在考虑禁止通行了。”
“夫君却还要去桥上等那怪雾,当真是不安全。而且,这怪雾都已十年不曾出现,只怕是不会再出现了。”
朱蕙兰所讲是如今大明朝廷的重点话题——是否要彻底封禁跨江大桥。
事实上,跨江大桥上面的泊油路早在几年前就封禁,不准车马通行了。
只不过下面的火车桥段,是火车过江所必须,在新大桥造出来前,一旦封禁,就意味着火车无法再过江。
大明如今虽然积累了不少建造铁路桥的经验,但仍未在长江上造过一座铁路桥,若建造新的铁路大桥,能否合格,谁也不敢保证。
刘宽虽退休十余年,可前几日还是被朱雄英召见,询问此事。
刘宽给出的建议是“尽快修新大桥”。
因为不去尝试,大明就永远没有造跨江大桥的能力。只要去尝试,哪怕失败了一次,甚至更多次,也能积累经验,令相关技术得到提升,直至最终成功。
朱雄英采纳了刘宽的建议,已经让工部及天工院联合立项,准备先在武昌府与汉阳府之间建造跨江大桥,成功之后,再在京师这边建。
不过,以如今穿越来的跨江大桥状况,登桥确实是有一定危险的,难怪朱蕙兰会担心。
听了朱蕙兰的话,刘宽笑道:“我年年都去,都已经习惯了。再说了,大桥上虽然有不少裂缝,但年年修补,离垮塌还远着呢。”
朱蕙兰见劝说不动刘宽,心思一转,便道:“那这次我陪夫君一起去!”
刘宽见朱蕙兰语气坚决,略微犹豫,便点头道:“行。”
旁边苏采薇见状也道:“老爷,我也陪着您一起去吧?”
刘宽笑道,“行,咱们就一起去。”
随后,朱蕙兰、苏采薇也准备了一番,便与刘宽一起乘坐马车前往跨江大桥。
虽然跨江大桥被封了,但以刘宽的身份,自是可以上去的。
三人带着护卫、仆从来到大桥上,刘宽依旧是让人摆放好桌椅、茶点,坐下来慢慢等待着。
他喝着茶,吃着茶点,内心毫无波澜——过去十年怪雾都不曾再来,他也认为怪雾不会出现了。
谁知,没过多大会儿,便听见朱蕙兰惊呼:“夫君,起雾了!”
刘宽一看,果然桥面上突兀地出现了薄薄的雾气。
就在他愣神间,这怪雾竟似乎越来越浓重了。
不多时,他竟恍惚听见了雾气中传来汽车驰过的声音以及喇叭声···
···
【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