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六章 毒月毒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四人者。」

    也就是说,大户人家宴客,都是一人一席,最差也是一席两人。绝无可能一席三人以上。

    朱家今日夜宴,也都是一人一席。

    朱寅还没有忘记三个庄园的佃户,八个药园的药农,以及宝华山光明营的军民。

    一一派人送去赏赐。

    用完了端午晚宴,朱寅和宁采薇又亲自赏赐众人。

    无论是护卫丶学生丶奴婢,都按照端午风俗,赏赐了香囊丶扇子丶五彩手炼等物。

    整个朱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

    至于戚继光和徐渭,前几日就已经和沈一贯南下浙江,故地重游去了。

    五月初四。

    朱寅早就邀请加入宣社的一帮同窗好友,一起来朱家庄园的秦,诗酒雅集。

    如今,宣社已经发展到七十馀人,几乎都是寒士出身。

    虽然宣社人少,可加入门槛却很是严格,都是德才兼备丶心怀理想的英才。

    朱寅定的社规很严,筛选社员比较严格,宁缺毋滥。

    当然,和已经突破千人的菊社相比,宣社的影响不值一提。

    菊社已经不是一个文社那麽简单了,而是成为一股强大的士林势力,囊括了很多高门大族的子弟。

    朱寅终于明白,因为他带来的蝴蝶效应,提前催生了一个东林党般的组织!

    只是,菊社因为是一群豪门少年肇造发起的,初心本就不良,宗旨格局上还不如虚伪的东林党。

    此时。

    秦昂之中,古松之下,早已经高朋满座,青云集。

    朱寅丶宁采薇丶顾起元丶莫韶丶商阳丶韩尚等人,全部头戴艾环丶腰佩香囊丶身上挂着小艾虎。

    宣社七十多个成员,除了少数脱不开身的,大多数都到齐了。

    这是宣社成立以来,最正式丶规模最大的一次雅集。

    为了今日的秦雅集,管理宣社财权的秋使宁采薇,在宣社帐上支出了三十两纹银,可谓大手笔了。

    秦之中,琴声铮铮。朱寅正在古松之下,聚精会神的操着虎吟古琴,却是一首《广陵散》。

    在田义的指点下,本就有些基础的朱寅,琴道大进,已能拿得出手了。

    今日雅集操琴,这曲《广陵散》,让精通琴道的顾起元丶商阳等人,也不禁点头。

    「嗯,稚虎年仅十一,琴技已有超然之气,实属难得啊。」

    「不错!这一曲《广陵散》,悠然林下之风,志趣脱俗,琴吟如啸,真意宛然也。」

    「善哉!七弦之上,道心坦荡,白云清风。』

    就是学琴不久的宁采薇,也能听出,小老虎这一曲《广陵散》,弹奏的很好。

    但是宁采薇也知道,小老虎的琴技,在现场五十多人之中,只能属于中等水平。

    众人不吝赞赏,也是因为他年幼就有这种水平。

    顾起元道:「如今文风,清淡诞放,学晋丶宋而不成。绮语浮华,沿齐丶梁而更甚。然稚虎虽年幼,却真有魏晋风度也。」

    「就说这琴技,也有魏晋遗风。」

    众人点头不已。

    如今南雍很多人都知道,朱寅率性潇洒,不拘于泥,书则永和风雅,咏则洛下书生,言则正始之音,确乎魏普之风。

    他们不知道的是,朱寅有魏晋风度,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因为朱寅是后世穿越者,思想开放自由,行事洒脱自然。

    所以才显得「魏晋风度」。

    如今,他们认识了宁采薇,又觉得宁采薇也有魏普风度,赞她神情散朗,其实也是因为宁采薇来自后世。

    朱寅一曲弹完,又和众人喝菖蒲酒,举杯闲谈。

    顾起元说道:「公安三袁和紫柏大师,名震东南。他们如今已到南京,听闻缙绅趋之若鹜。」

    「也不知道这四位,会青睐谁家啊。他们一到南京,今年的雅集之会,就更有品味了。」

    商阳点头道:「这江东雅集盛会,最有名的是延续千年的兰亭雅集。可惜我们也没有资格参加。」

    顾起元说道:「当年,王西园雅集,钱惟演西昆酬唱,欧阳永叔平山堂雅集,顾瑛玉山雅集-—-都是一时之盛,千古佳话。」

    「若是将来,咱们能让秦雅集名扬江东,也是一段佳话了。」

    朱寅点头称是,心中也有些期待,

    若是想扬名养望,不可不重江东雅集。

    东西方文化活动的差异主要在于:东方有雅集,西方有舞会。

    商阳又道:「说到雅集,我年已半白,文长先生年过六旬,我们倒是可以学学白居易,序齿不序官,效仿香山九老之会,来一个青桥九老会啊。」

    「哈哈哈!」韩尚大笑,「昼明兄,你才五十,学什麽香山九老?就算你年纪够,也不能和白居易等相提并论啊。」

    朱寅笑道:「王守仁说,士农工商,四民异业而同道。何况都是土人呢?白居易名气再大,也不是不能效其风雅。」

    顾起元很是博学,当即说道:

    「稚虎提到王阳明,倒让我想起李势。听说他质疑孔子至圣先师地位,说人之皆为圣人,道学者无异于人,反不如市并小人。」

    「其人虽然荒诞,可其语也不可尽废。」

    众人听到李势,神色都有点异样。

    商阳点头道:「其人之语,的确不可尽废。比如他蔑视八股取土,科举弊端,就令人感同身受。」

    何必放下酒杯,神色有点愤愤不平,「童生府取,已无公道。凡欲府取者,

    必须求缙绅荐引l,每名价值百金。」

    「如今江南,科场失意丶报国无门的读书人比比皆是,雍塞下流,抱一艺而终身不得售,已有书生弃巾之风了。」

    「哼,说不定哪一天,我也弃巾而去。」

    朱寅却是看着顾起元,问道:

    「听说李势曾是神童,十二岁写成《老农老圃论》。太初兄可知,李势今在何处?」

    他对李势很感兴趣。

    「李势麽—」顾起元微一沉吟,「听闻他眼下在黄州麻城,有人说已经出家,有人说当居士。」

    朱寅待要再问,忽然看到康熙走过来。

    「主公。」康熙低声道,「有事密报。」

    朱寅放下酒杯笑道:「向诸位兄台告个罪,小弟去去就来。」

    众人道:「稚虎只管方便。」

    朱寅起身来到古松之后,康旭立刻禀报导:

    「最新的消息,王瑞芳已经定下了陷害主公的毒计!」

    PS:蟹蟹,晚安。好无语,自闭了。求书评,票票。养书的请给个自动订阅。这一章写了端午风俗,不喜吻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