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今年上半年的经营里,除了智云集团的经营状况良好外,徐申学手底下的其他几家重要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不错。
海蓝汽车上半年的汽车销量,得益于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销量持续增长,尤其是五月份的发布会上,针对海蓝SLMC以及海蓝MEV这两款车型的全系标配固态电池以及海蓝YEV、海蓝HEV两款入门级车型上的三十万高配车型上也使用固态电池。
这让海蓝汽车在五月份以及六月份里获得了大量的新订单,虽然这些订单大部分还没有交付,但是成绩依旧斐然。
今年海蓝汽车的海蓝品牌,朝着拿下三百五十万辆的交付量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三百五十万辆的交付量,这对于一个高端豪华汽车品牌而言,已经是属于非常优秀的成绩了,比什么宝马奔驰奥迪,凯迪拉克之类传统豪车品牌的销量高多了。
再算上主打美洲市场的,尤其是北美市场的米特品牌,主打低端市场的艾拉品牌,今年海蓝汽车集团,旗下三大汽车品牌的总销量,不出意外的话能够达到四百五十万辆,如果下半年的情况好一些,尤其是艾拉品牌的低端车型销量好一些话,说不准还能够冲一冲五百万辆的年销量呢。
海蓝汽车集团的经营情况相当不错,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其他的电池业务,汽车零配件业务以及汽车售后维修业务等也维持持续增长。
海蓝汽车的良好销售情况,也给海蓝汽车带来了充足的营收以及利润,能够让海蓝汽车继续维持高投入的固态电池产能资本投入以及大量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按照徐申学制定的规划,海蓝汽车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就是艾拉为代表的子品牌的发展,进一步扩充整车产销量,并依靠更多的产销量拉低整体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营收和利润。
不过这并不容易,低端车型在国内卷起来难度很大,人家比亚迪以及其他国产汽车厂商也不是吃素的,这几年他们在国产低端电动车领域里已经做起来了,而且把性价比路线卷得非常狠。
而其他国家的市场想要打开也不容易!
相对于海蓝品牌这种高端车型比较容易各国车企市场,艾拉品牌这种低端车型想要大规模进入各国市场的难度更大……
怎么说呢,海蓝品牌这种高端车型其他国家就算放开了让你卖,其实也卖不出去多少的……海蓝汽车的三百多万辆的销量,可是通过全球市场来获得的,而具体到海外的单一市场的话,其实销量不怎么样的。
因为价格太贵,很多人想要买也买不起!
然而艾拉这种低端车型如果放开了进入各国市场,其相对比较低的价格,不错的性价比很容易就能够在当地市场火起来,最后导致当地的其他汽车销量暴跌。
而很多主要的汽车市场,它本身也拥有一定的汽车产业的,并且他们主要也是通过自行生产,或者合资生产汽车,出于保护本国汽车工业的考虑,往往会限制各种性价比高汽车进口。
哪怕是印度这种工业体系不完善,也没啥技术含量的国家,他们也拥有大量的汽车工业,印度的塔塔,还有不少的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汽车汽车在印度当地设厂生产各种低端汽车的,其一年汽车产量有几百万辆的。
而印度的汽车工业因为过于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当地为了保护他们当地的汽车工业,其汽车关税之高,也是全球出了名的。
而欧洲的德国,西班牙,美洲的美国以及墨西哥,亚洲的日本以及韩国等国家都是主要的汽车生产国。
甚至就连南非、摩洛哥这些大家不怎么关注的国家,他们的汽车产量也有好几十万辆呢。
而这些汽车产能,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各种平民化的乘用车,换算到国内的汽车市场的话,大概就是五万到十五万这个价格区间!
这也意味着,国内出口的汽车单纯想要依靠性价比,价格优势想要进入这些主要的汽车市场,会遭到大量的场外因素:人家就不让你进来!
放开市场让你的廉价汽车进来了,人家本地的汽车产业不得直接完蛋啊……
所以,这也是海蓝汽车所面临的的一些问题:高端的海蓝汽车要打开海外市场比较容易,很多工业国家其实不太在乎海蓝汽车这种高端车型进来的……反正你也卖不了多少。
但是低价的艾拉品牌想要进入海外市场则是要困难的多,对于大部分汽车市场而言,你要销售也可以,但是你得过来建厂,为当地带来就业和税收才行。
单纯的整车出口,难度极大!
反倒是一些本身没有汽车产业的国家,对这些性价比很不错的国产车非常欢迎……人家反正没有汽车产业,不管买什么车都是进口,自然会更倾向于性价比更好的。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是。
问题是……这种没有汽车工业的国家,其汽车市场规模一般也不太行。
为了扩充更多的海外市场,徐申学旗下的海蓝汽车集团则是继续走‘工厂换市场’的策略,通过在目标市场里建设组装工厂的方式来规避当地的汽车进口限制。
这种组装工厂,虽然没啥核心技术,其产业附加值也低,但是多少也能够给当地带来一些就业和税收,并且拉动一些当地的没啥技术含量的汽车零配件产业,因此还是比较受到大部分国家的欢迎的。
而海蓝汽车则是把动力电池、电机以及其他其他核心零配件留在国内生产,把主要的附加值留在了国内同时也避免了核心技术外流……规模庞大的海蓝汽车莞城制造基地,就是专门为了海外组装工厂提供动力电池以及其他核心零配件的产业集群。
当然,海蓝汽车能够搞这种策略,也是因为智能电动车的特殊性:其动力电池的成本就占据车辆总成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部分车型甚至能够到百分之六十。
然后电机以及智能驾驶的诸多核心零配件部分也占据了不低的成本份额。
最后算下来,一个海外组装工厂生产的智能电动车,其国内零部件的成本占比会在百分之七十以上,部分海外组装工厂的国内零部件成本占比
第六百二十五章 造车变大白菜-->>(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