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9探测器,目前已经成为了我们在月球探测的新一代主要探测器,之前我们已经累积向月球发射了超过一百个,后续还会进一步增加K9探测器的数量,我们的初步计划是把月球正面的区域都探索一遍,以寻找氦三储量更高,同时开采难度更低的区域!”
徐申学看着这个探测器,其实这个探测器并不算大,不算太阳能电板的话,其车体展开后也就一米五长,七十厘米宽,整体重量也比较轻……毕竟是要从地球上运输过去,虽然南门航天的运输成本比较低,但是重量一样需要严格控制的。
看过这个K9轮式月球探测器外,徐申学还顺道看了其他几种探测器。
包括一种比较大型的环月轨道卫星探测器,科学家在上头集成了不少的探测设备,用来探测月球表面的情况,然后传回数据后进行分析,推测那一片区域的氦三储量大。
根据卫星探测数据,南门航天就会往潜在目标区域里投放类似K9轮式登月探测器的这种探测器。
K9轮式探测器获得了初步结果后,如果是找到了一个有潜在价值的矿区,南门航天就会往这个矿区里投放更多的大型探测设备,甚至搞小型的基地,进行深入的探测。
过去半年里,南门航天已经在月球上,搞了三个这种小型基地了,每一个小型基地,在未来其实都可以作为月球基地的起点……而这种小型基地有个很显眼的特性,那就是拥有非常巨大的太阳能面板!
这是为了给小型基地的大量设备提供电量,同时为在周边活动的各种探测器进行充电。
不过这几个小型基地,目前都在月球背面,所以在地球上无法观测到……
因为月球始终正面对着地球环绕,其背面长期暴露在太阳风下,理论上其氦三的储量会更高,所以南门航天在月球上的探测主要也是集中在月球背面……后续南门航天对月球正面以及背面的探测分析,而言支持了这一论点。
热知识,虽然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月球始终正对着地球环绕),但是光照亮是一样的……不用担心探测器去了月球背面后,太阳能电板无法使用的情况。
目前能够观测到月球背面的南门航天小型基地的,只有环月轨道探测器,而且国外只有美国的探测器能够观测到……可是把美国人给吓了个够呛,还以为南门航天在月球背面发现了外星人呢。
过去半年里,他们经常发布南门航天在月球背面的几个小型基地的情况,时刻保持关注,而且还会进行公布……所以现在全球人都知道南门航天在月球上搞小型基地。
只是他们现在还搞不清楚南门航天搞这些小型基地的目的……总觉得徐申学疯了!
月球上搞个探测也就行了,没啥事跑月球上建设基地干啥?
真钱多烧得慌啊?
南门航天的这些小型基地的目的其实很简单:进一步评估当地氦三的储量、同时评估在当地开采氦三的的技术难度以及可行性。
想要在月球上开采氦三,尤其是在目前的这种技术条件下,其技术难度很大,投入成本也会非常高,为了避免出现失误,导致巨大的投入打水漂,南门航天需要前期进行排查,反复分析,然后选定目标后才会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所以前期的月球探测行动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南门航天,往月球上扔下去好几百个各种乱七八糟的登月探测器,然后也在月球轨道上发射一大堆各种卫星探测器的原因。
这年头,也就只有南门航天能够这么干了……因为他们的发射成本实在太低了,而且还有玉兔星际飞船这种BUG一样的地月运输工具,南门航天往月球上运输各类探测和设备的成本,其实非常低的。
而这种低成本,让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看了都吞口水!
其他国家往月球上搞个探测器,千难万难,其成本极为高昂……而南门航天呢,利用七号火箭+白龙二号航天飞机,再加上半马人座空间站、天狼星空间站以及玉兔一号星际飞船的优势,能够以一个非常低的成本的向月球投送各类探测器。
这种优势,是其他航天企业或机构做梦都想要,但是却难以做到的!
这是更先进的技术以及大规模产业应用结合起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在当下除了南门航天外,其他企业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
哪怕是对方有了类似南门航天的顶级进技术,也不可能做到这么大规模的应用进而摊薄成本……
因为他们又不用在月球上开采氦三,不用搞什么月球氦三开采基地,而没有月球基地这种庞大的项目带动,火箭发射成本,探测器平均成本这些成本就降低不了。
而平均成本的高低,也不影响高昂的总成本,尤其是前期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线投入,造一个还是造一万个,这些前期成本都一样的。
南门航天的整个月球基地计划的投资是几千亿起步的,他们没有可控核聚变技术,现在也不需要什么氦三,如此情况下花好几千亿搞月球基地干啥?
总不能是单纯为了在月球上和南门航天的月球基地当邻居吧!
有钱也不是这么烧的啊!
想要学南门航天搞低成本航天,首先是要需要非常先进的各类航天技术……其次需要一个超级工程来带动产业化降低平均成本。
再延伸,那就需要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这样庞大的月球基地计划才能带来商业收益,也就是开采提炼氦三后进行发电,以此获得经济收益,而不是当成纯粹科研探索投入……
而国外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十万八千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