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华苓看完三联书店出版的那套《小王子》以后,非常激动的和江弦分享起自己的感受:
“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你这篇,不仅适合成年人阅读,也适合孩子们阅读。
这句话也很有意思,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孩子,你写的真漂亮,不过在我看来呢,其实不必责怪大人们,小孩子对大人应当宽容一些。”
聂华苓的评价让江弦忍不住笑了起来,“您这句说的也很好,‘不必责怪大人们,小孩子对大人应当宽容一些’,这句我再出版,哦不,我这次在美国出版,一定要写进书里面。”
“我还有一句呢。”
聂华苓说,“我还想说的是,虽然把一位朋友忘记掉是可鄙的,但并不是人人都有一个朋友。”
“您要是这样,我真忍不住想托您给我写一篇文学评论了。”江弦笑着说。
这次《小王子》在美国的出版任务,当然是交给“今天出版社”来办的,自家就有出版社,当然没交给别家出版的道理。
不过在美国的出版,自然也需要一番造势。
在国内出版的时候,有叶圣陶、冰心这些大家给他作序,加上江弦在国内的声望,《小王子》一经出版立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突破了百万销量。
在美国,虽然江弦也有着一定的名气,有着几部畅销作品,不过还是需要经营一番的,这是肯定的,文艺界都是这样,别说文学界了,音乐界歌手发歌儿都得出来打歌,电影界流量电影上映得拉票房,文学界又哪能免的了俗。
江弦在美国文学界没什么人脉,聂华苓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一条,这件事自然是要请她帮帮忙的。
再有就是,不久之前江弦加入的编剧协会也给他带来了一些好处。
因为选择与编剧协会站在统一战线,没有帮小塞缪尔的忙,因此,西部编剧协会的麦克莱恩非常爽快的答应帮江弦请几名知名文艺人士站台,共同为他这部《小王子》的发行造势,促成《小王子》的畅销。
“这次呢,除了《小王子》的事儿,其实我还有件事想和您聊聊。”江弦开口说。
“哦?还有什么事儿?”
“是这样。”
江弦告诉聂华苓,自己承蒙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帮助,非常感激,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次写作计划对自己的帮助,对国内作家写作水平的帮助,因此呢,他想通过《今天》杂志,参与赞助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
“赞助?”
聂华苓还以为江弦是又有什么事情拜托他,一听江弦是要赞助,马上便觉得,这是江弦因为拜托她帮忙为《小王子》造势所给予的回报。
“你不用这样的,你太客气了江弦,我只是帮你一点小忙。”
“聂老师,您才是别客气。”
江弦笑着说,“我真是这么打算的,《今天》参与赞助国际写作计划,在我看来这不是白白出钱,这非常有利于我们《今天》名气的传播,而且我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在每年的国际写作计划当中,至少要有三个中国作家的名额。”
“这个当然好说。”聂华苓非常开心。
毕竟只有自己亲手办过,才会知道要主持一个国际写作计划要花费多少的人力物力。
而且这又是个亏钱的慈善买卖,很难从外界收集到什么资金。
如今江弦愿意注资进来,这当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你打算投多少钱?”聂华苓问。
“每年20万美元吧。”
江弦想了想,说出一个自己觉得比较合理的数字。
“20万美元?!”
聂华苓又忍不住一阵激动,这也差不多就是他们每届国际写作计划的花销了。
等于说,江弦一个人全包了!
此刻,聂华苓看着江弦,都有种忍不住的冲动,想把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改名为江弦国际写作计划了,直接以他的名字命名算了。
她也的确说出了这个提议,毕竟一下儿收到20万美元的赞助,聂华苓
第632章 造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