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闫解旷有房子,他也有工作。
对那时的槐花来说,并不是一个太差的选择。
不过槐花虽然拒绝了,却是没有太伤闫解旷的面子。
这小丫头,在人情世故上面,一直就跟年轻时的秦淮茹差不多。
也就是八面玲珑。
槐花并没有说闫解旷配不上现在的她,而是摆出了年龄,辈份的差距,以及闫解旷可以拥有的更好选择。
比如说,通县那个地方,虽然也是属于四九城。
但不管是内城人,还是当地人,都把通县当成了乡下。
跟四九城分的很开。
而槐花‘凑巧’就有那么一两个当地的女性友人,愿意嫁到四九城来。
也就是槐花虽然拒绝了闫解成,却又给他介绍了对象。
这让闫家上下相当感激槐花。
通县那边再远再偏僻,至少当地人,都是拿的城市粮本。
那边人嫁到闫家,在口粮供应上,就一点阻碍没有。
只需要把户籍地从通县转到南锣鼓巷。
也算是内部转移。
这总比让闫解旷找个黑户,或者没供应粮的乡下姑娘要强。
这儿不是鄙视乡下人,而是这个年头的现状就是如此。
娶一个乡下姑娘,要是解决不了户口农转非的问题。
那么以后孩子的吃饭,上学,工作等等问题,都会让一个家庭很是艰难。
在槐花的介绍下,她们育婴院附近厂子的一个临时工跟闫解旷瞅对了眼。
又是临时工,这个并不是有意的。
而是要有正式工位的女同志,人家犯不着拿自己的婚姻,来赌一个前途。
也只有临时工,才会想着赌一把。
两人结婚,然后过上一两年,以两地分居的情况,跟单位申请,把女的调回四九城。
到时候,说不定调任跟转正,都能一起解决。
这种好事,闫家其实也愿意干。
矮个子里拔高个子,这已经是闫解旷能有的最好选择了。
虽然那个姑娘,长得五大三粗的比他还爷们。
虽然那个姑娘论长相,跟槐花就是天差地别的区别。
但闫解旷仍旧是感
第1860章 :“善”有善报-->>(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