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时简单拾掇的,墙皮都剥落了好几块,窗缝大得冬天漏风,早就想重新弄弄,只是一直没找到靠谱的师傅。
听周益民这么一说,他心里顿时有了主意,郑重地点了点头:“嗯,家里那房子实在该拾掇拾掇了,孩子大了,也想让他住得舒坦点。”
周益民笑了:“那顾师傅可太合适了。他收费公道,干活还仔细,就是手脚慢了点,不过慢工出细活嘛。等过两天不忙了,我带你去找他,正好让他去你家看看。”
“那可太谢谢你了。”李崇光脸上露出真切的笑意,又夹起一块腊肉。
“这腊肉味道真不赖,回头也让我家那口子学着腌点。”
两人又聊起顾师傅的手艺,从木活到瓦工,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厂里的设备检修,仿佛刚才那句关于装修的对话只是席间一个自然的插曲,却让彼此的距离又近了几分。
窗外的暮色渐渐浓了,槐花香混着饭菜香,在小小的屋子里久久不散。
很快吃饱喝足之后,李崇光便离开。
明天还要上班,要是太晚回去的话,休息时间不够,到时候影响到工作状态就不太好。
接下来的两天,周益民彻底没了闲下来的功夫。
采购科的账册堆在桌上,像座小山似的——为小型烘干机采购的特殊钢材、电路元件、包装材料,每一笔都得核对清楚,还得跟仓库盘点库存,确保没有遗漏或浪费。
本来这些工作跟周益民没有关系,不过当时为了品质,所以就找了一个合适的人来把控。
最后周益民毫无疑问的当选,周益民也没有好的理由拒绝,只能答应下来。
他拿着算盘噼里啪啦地算,时不时停下来翻出原始单据比对,额头上的汗珠顺着鼻梁往下滑,也顾不上擦。
间隙里,他还得处理烘干机的收尾工作。
直到第二天下午,最后一份报表签字归档,他才长舒一口气,揉了揉发酸的肩膀。
下班铃声刚响,周益民就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李科长,走,今天正好有空,带你去找顾师傅。”
李崇光早就等不及了,立刻放下手里的图纸:“太好了,我还以为你这两天忙得抽不开身呢。”
周益民用摩托车,载着李崇光穿过两条胡同,在一处爬满牵牛花的院门前停下。
周益民抬手叩了叩木门上的铜环,“顾师傅,在家吗?”
院里传来一阵刨木声,紧接着是个洪亮的嗓音:“谁啊?”
木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穿着蓝布褂子的中年人探出头来,手里还攥着把锛子,脸上沾着些木屑。
看见是周益民,他眼睛一亮:“是小周啊!稀客稀客。”
“顾师傅,忙着呢?”周益民笑着往里走。
“给您带个朋友,这位是我们厂的李科长,想请您给看看房子。”
顾师傅把锛子往门后的石墩上一放,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屋里坐,屋里坐。”
院子里堆着些长短不一的木料,墙角的刨花堆得像座小山,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松木清香。
进了屋,周益民把来意一五一十地说了:“顾师傅,李科长家想重新装修下老房子,墙皮得铲了重刷,窗户也想换几扇新的木框,您手艺好,我们第一个就想到您了。”
顾师傅闻言,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他往炕沿上一坐,拿起旱烟袋往烟锅里填烟丝:“这可真是赶巧了!我前阵子刚把东边胡同张大夫家的活干完,正愁没营生呢。这年头工程时断时续,能有活干就烧高香了。”
他看向李崇光,“李科长家的房子在哪儿?啥时候有空,我去瞅瞅?”
李崇光连忙说:“就在西四胡同那边,不远。您看明天上午方便吗?我在家等着您。”
“方便方便!”顾师傅猛吸一口烟,烟雾从鼻孔里慢悠悠地飘出来。
“明儿一早我就过去,保准给你看得明明白白的。墙怎么铲,木框用啥料子,我都给你出个章程。”
周益民在一旁补充:
第六百五十二章 顾师傅-->>(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