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其他国家,正可做为我大宋未来的粮仓。
    因此,臣以为百姓们迁移过去这后,朝廷当在安南及薄甘两地多设粮仓,用以收储粮食。”
    听到这里,大臣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还以为赵鼎要阴他们一把呢,原来就是设个粮仓啊。
    这本就是应有之意嘛!
    看来是我们误会了赵相啊,赵相真是个为官做主的好官啊。
    果然,他们在心里夸着赵鼎的同时,刘禅也是欣慰的说道:
    “爱卿此言实乃谋国之言啊,朕准了,就这么办!”
    然而,就在这时候,赵鼎却又接着说道:“官家,臣还有一言没有讲完呢。”
    “哦?还有啊?那爱卿继续说。”
    他一说还没说完,大臣们的心又给吊了起来。
    于是,在他们又一次的忐忑不安之中,赵鼎继续开口说道:
    “官家,以安南以及蒲甘之地的条件,只要百姓们迁移过去了之后,粮食必然会迎来大丰收。
    但是,臣就怕丰年闹粮荒啊!”
    “嗯?
    什么意思?”
    “回官家,据臣所知,这些年来已经发生过不少次了。
    每到丰年之时,各地的粮商们就会拼命的压低粮价,百姓们无奈之下要么把粮存在家中,要么就只能贱卖。
    最终就会导致百姓们辛辛苦苦一年,却根本存不了多少钱。
    当然了,以前这种情况虽然发生过多次,但并未造成太过严重的影响。”
    赵鼎说到这里,有些大臣们脸色已经不对了。
    但刘禅只当没看见,只是饶有兴趣的看着赵鼎。
    “哦?
    这是为什么?”
    “回官家,这是因为之前百姓们每年的收成有限,留足了自己的吃用之后,其实存不了太多粮食。
    因此,就算贱卖,其实也亏不了太多的钱。
    但是,安南和蒲甘之地不一样。
    这些地方不仅一年三熟,还产量极高。
    如果再有商人压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还请官家明查!”
    喜欢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请大家收藏: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