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严肃:“我甚至觉得,可以不计成本的注重用户需求。”
俞兴“呃”了一声,笑道:“用户的需求还是有边界的,这个不计成本……怎么说呢,也是很牛逼。”
不计成本的注重用户需求算不算差异化竞争?
肯定算。
就是必然吃力。
俞兴倒是尊重不同新能源的打法,市场群体能做很多细分,不同打法只要能打动用户就是可以的。
如果出现问题,实在不行,换过山峰的号也可以。
李斌见俞总半褒半贬,乐呵呵的当着全是褒义的来听。
“俞总,碳硅什么时候做纯电车?”何小鹏问了个问题,又谈到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三元锂的能量密度发展很快,未来几年的纯电车型是有满足部分用户需求的能力的。”
“纯电车已经纳入我们的考虑,但还没法确定合适的时间。”俞兴这么回答了一句。
何小鹏难免有些失望,他还是认为纯电车型会是最终的答案,而增程只是中间的过渡。
碳硅集团的九州销量确实很惊艳,乃至于俞总如今已经被不少媒体称之为新能源第一人,甚至压过了早几年就在做混动的比亚迪,但以增程车的定位来获得这样的荣誉……
不是说不行,就是个人心理上期望俞总能够在新能源领域推出更加“正统”的产品。
“我认为增程车的需求会是巨大的,也是会有不短时间的,九州这样获得成功,如果能延续下去,我们是能尽快盈利的。”俞兴说道,“这样盈利的车型对于整个产业链也是好事,上下游其实都能快速发展,纯电要做,但得做出来爆款,我们需要好好斟酌。”
何小鹏没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考虑过这件事,现在听到俞总这么说便多了新的思考。
李斌见俞总这样的新能源成功者如此不吝分享想法,终于忍不住说起自己要做的“车电分离”,他之前也有些许提及,但现在已经确定走这个路子。
俞兴还没说话,何小鹏就皱眉反驳了李斌的思路,认为单一企业的电池标准很难扩展到其它车企身上,彼此都是竞争对手,怎么可能沿用标准,而电池技术的发展速度又必然不会慢。
两人产生激烈的交流。
这时,汽车之家的总裁李想凑过来做了自我介绍。
俞兴自然是认识李想,这位正是凭借增程路线大获成功的理想汽车创始人,他现在是上市公司汽车之家的总裁。
李想简单和俞总交流了几句,随即便是好奇的听着何小鹏与李斌的争辩。
两人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干脆就让已经做出成绩的俞总评价。
何小鹏直接询问道:“俞总,你觉得我们这两种的想法,谁更可能在市场里出成绩?”
俞兴言简意赅:“蔚来。”
李斌瞬间露出笑容,何小鹏则是极其惊讶,李想也好奇的想听理由。
“汽车市场太大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有着同样大的差异,我投蔚来一票是排除法。”俞兴笑道,“因为,李总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蔚来,何总,你对小鹏汽车不够专注,我只能先排除你了。”
何小鹏无话可说。
他现在还在做UC,对于小鹏汽车是投资人的身份。
俞兴转头看向李想,问道:“李总对造车也有兴趣?”
李想慢慢点了头:“我觉得俞总这个车很好,抓住了家庭用户的需求,我确实在考虑从什么角度来抓住其他的用户,俞总,你觉得高性能的平民跑车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俞兴诧异的看着李想,这位确实擅于抓住市场不同的需求,但你这么能抓,让别人怎么办?
随即,他笑了起来。
不远处的记者感觉俞总的笑容里带着别致的味道,连忙抓拍了这一幕。
九州汽车在背后的展台上吸引着众多观众,碳硅集团掌门人俞兴的脸上带笑,李想、李斌和何小鹏或是严肃或是迷惑的分列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