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兴强调了产品口碑的建设以及产能的情况。
他见到大家都给了应有的反应,刚想结束会议忽然想起走漏风声的事情,笑道:“还有个小事,崔总应该和大家说了,我们这个正常的会议讨论,怎么上午还在讨论,下午就传到别人耳朵里了?这个事情不能这样啊,这回就算了,下回就一定要追究了。”
俞兴宣布散会,众人都纷纷起身。
崔之愚挪过来聊了几句线下服务加快覆盖的新想法。
之前坐在会议室中段的庞瑞阳走过来,有些纠结的想要承认泄漏消息的错误,又有点拉不下脸。
他是由徐欣推荐过来的老厂长,这几年在碳硅集团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一方面有作为工厂建设的顾问,另一方面也在担任碳硅和临港沟通的专家,此外,还是碳硅集团执行办公室的成员。
“庞总,坐,怎么了?”俞兴问了一句,又继续对崔之愚笑道,“后面两个月还是有点可惜的,明天正好有个申城车展,能带来一些刺激作用,但我们四五月份的极限销量也就6000+。”
碳硅产线的产能扩张决策比较激进,从现在的局面来看是正确的,但这种事就难以两全,车型上市最热的前期就是最佳的销售阶段。
“咱们不一样,咱们的潜在市场更大。”崔之愚说道,“我们卖6000辆,不是极限就是6000辆,是只能生产6000辆,一旦产能扩张结束,下半年能爆发更多的交付,而且,现在关于明年的补贴还没正式给明确的数字,如果补贴下降,年底会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今年最高的现金补贴能做到5.6万,明年如果降低国补或者地补比例,犹豫的客户很可能因为成千上万的补贴而抢在年底下单。
单一政策变化的因素对碳硅集团来说是个小小的利空,但年底肯定可以先爽一波,至于明年,考虑到九州目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长三角地区的表现,它一旦把门店铺设到更多的城市,也是能在市场里继续打一打的。
碳硅集团对于这方面的信心比较足,除非是国内一下子取消了所有补贴,但政策绝不会这样没有延续性。
俞兴和崔之愚聊了几句,见庞瑞阳没说话,又问道:“庞总,你有什么建议?”
庞瑞阳张了张嘴:“那个,俞总,就是昨……”
“哦对,下午有考察团过来。”俞兴又想起另外一件事,笑道,“庞总,你下午跟我一起出面接待,到时候得聊聊工厂建设规划,你说话也挺合适。”
他把自己的话说完又问道:“你要说什么?”
庞瑞阳见俞总对自己笑,一下子变得有些狐疑,也许……也许是俞总已经知道了,现在点名自己出席接待,可能就是不想再谈这个,毕竟,会上也说过不追究。
他之前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和业内老朋友打电话聊天,言语之间稍微多了那么点吹嘘,毕竟能在临港再贡献光和热是一件自豪的事情,但他也没想到消息就这么迅速流传。
庞瑞阳摇了摇头,没有说出来。
“放轻松,不要紧张,就是来看看的。”俞兴见老厂长没说话,还以为他紧张,笑道,“你是专家,我说的时候,你在旁边帮腔确认就行。”
庞瑞阳默默点头,忽然问道:“俞总,新厂会有一个时间表吗?”
“没有时间表,至少,咱们自己说话的话,至少也是明年年底的事了。”俞兴说道,“二期要钱,新厂要钱,研发要钱,新车型要钱,新厂等公司能上市再谈。”
庞瑞阳觉得明年年底能开始考虑新厂,这其实也是一个挺快的扩张了。
他听到这样的信息,这次吸取教训,绝对不会再对外透露。
碳硅集团下午有领导视察,但也没做太多额外的准备,因为,自从九州上市,近期确实已经有不少视察,既有来自京城的,也有申城和临港的。
这些视察主要是牵扯到部分高管的
315 产能(4k)-->>(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