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宣室殿中陷入寂静,刘协习惯性的喊了一句:“德祖。”
“陛下莫不是忘记了?德祖自回来之后便得了重疾,一直告假在家。”
司马懿此刻上前来提醒刘协,刘协这才想到似乎是有这么一回事。
听杨修说,是自己那日返回长安时冲撞了什么东西,出了一身冷汗,所以才得了重病……
“那算了。”
“刚好仲达你与宗伯还算熟悉,你在散会之后,便将消息带给他,问问他是什么看。”
如今的三公。
太尉杨彪、司空刘表、司徒田丰。
关中代表、荆州(中原)代表、河北代表。
田丰那里刘协是不会去的,如此便只有杨彪和刘表适合询问此事。
“宗伯一向学究惊人,又曾在荆州主政一方,他的学识应当能够为朕解惑,为朝廷寻个法子。”
“不过杨彪那里你也要去一趟,告诉他不要装死。朕之前记得他提过一嘴,说是关西经学被关东经学压制久矣!他若是继续这样不作为,关西经学怕是真的要被关东经学给弄死了!”
“喏。”
如今有以诸葛亮、庞统为首的荆州士子在大汉朝廷上逐渐活跃,又有文聘、黄忠这样的荆州将领锋芒毕露,都展示了朝廷对荆州官吏的信任,所以刘表大可不用再为那些荆州官吏站台。
况且刘表本身就志不在此,三公官制修改与否,对他其实没有任何影响。
让刘表出面在舆论上去解决此事,大概便是最合理的事情。
“距离大朝会还有一阵子。”
“可以将三省六部制度的消息透露出去些,让官吏也好,百姓也好,全都是心里有个底。一方面要让他们在真正施行的时候不会太过慌乱,另一方面也是方便有人能够上书陈述利弊,经过多方考虑之后再去调整、修改。”
改革官制,不是天子在宣室殿中召开个会议,和那么几个人商议一番就能决定的事情。
官府机构的运转,职权的划分,还有民间的舆论、官员在其中的扯皮……这都是朝廷要面对的事情。
今日不过是先商议一个草案,然后去慢慢试探,去慢慢理清大汉官制的细则。
“喏。”
众人应允,便按照天子的意思,将“三省六部制”放出,试探各方反应……
轩然大波!
这套脱胎于尚书台,却又与尚书台制度迥然不同的制度在尚书台官吏中瞬间引爆!
“陛下是当真不让我们过个好年啊!”
“……”
尚书台的几名主曹尚书都是纷纷赶往荀彧处打探消息,希望能够掌握先机。
几名九卿联合上书,以为天子废除九卿制度,改为“九司”实有不妥,请求天子慎重考虑。
即便是军方也被惊动,惹得牛辅、董承上书询问天子此次的改制有没有牵连到军队……
刘协不厌其烦的翻看着这些官吏上书的公文,都一一写上批注留在旁边,全然当做征求的意见。
可在翻到京兆尹张既的公文时,刘协却忍不住停了下来。
“张既,这人朕倒是还算有印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