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协在伏寿那里时,伏寿也是隐晦的提及此事。
面对伏寿,刘协总归是没有那般强硬。
但他还是好奇:“伏完也是名震关东的大儒,不好好治学,怎么也钻研起官场之道了?”
伏寿一袭鹅黄流苏薄纱在身,款款朝着刘协行礼。
“父亲说,他对于如今的学问,已经是有些看不清了。”
“现在的学问,古文经学解释不通,今文经学解释不通,便是那大儒郑玄的道理,一样是解释不清楚。”
“父亲也去过几次太白书院,去与蔡邕、刘表这样的大儒探讨,却怎么都探讨不出个结果出来。故此只能是想着寻求入世,改善学问。”
刘协这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伏完。
如今世道大变。
尤其是随着天子崇法、科举盛行,以往的经学显然是即将遭到时代的抛弃。
不光是伏完,便是蔡邕、刘表、孔融等大儒,也是在寻找法子,想要整理出一套新的学问来引导士子。
如此,和以往一样避世苦学显然是成了闭门造车,终究不能长久,所以伏完才想着入世来追求学问。
可即便这样,刘协还是摇头。
“科举取士,乃是国本。”
“若是岳丈真的想入世求学,总得是真真切切从底层经历过一次不是?”
“先秦诸子百家的学问,不是做官做出来的,而是从民生中悟出来的。”
“若是连“入”都不知,连“世”都不知,那哪里谈的上“入世”?若是连“学”也不做,“问”也不做,又如何称得上是“学问”?”
伏寿听完天子所言,竟是愣在原地。
刘协见状询问:“可是朕的话惹得贵妃不快?以为朕不肯相帮?”
天子的话让伏寿赶紧摇头。
“臣妾只是觉得,陛下这话中,好像就有“学问”,就有“道理”。”
“臣妾也知道不能以这样的事情来劳烦陛下,只是愧疚于生育之恩,这才来到陛下此处问上一问,还请陛下恕罪。”
伏寿弯腰行礼,却是露出大片雪白。
刘协伸手将伏寿拉入自己怀中:“父母对你有养育之恩,为其说话,算不上什么愧疚。”
“朕听过你父亲的名声,知道他不是钻营奔竞之辈,也对权势没有什么觊觎之心,不过是想要探讨学问罢了。”
“今日你将朕的这话告知你的父亲,他若明白,自然就算明白了。若是不明白,也只管告诉他,不要朝着你发火,有本事来朝着朕理论!”
伏寿将头埋下:“谢过陛下。”
翌日清晨。
天子离去后过了数个时辰,伏寿才将天子的回复写成信件寄给了宫外的伏完。
伏完虽为外戚,却居于长安城外的一处种满竹柏的陋室当中。
须发尽白,好似养的浩然之气!
相貌修长,眉宇似有古人之风!
阅读完伏寿的信件,伏完不但没有气馁,反倒是情绪高涨的研究起自家女儿记录下的那几句天子之言——
“若是连“入”都不知,连“世”都不知,那哪里谈的上“入世”?若是连“学”也不做,“问”也不做,又如何称得上是“学问”?”
卷六 第396章 枕边风-->>(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