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五 第392章 萌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对方竟然将他给卖了!

    “杨修。”

    “臣……在。”

    “回去后,你自己去和蔡大家,还有蔡大家她爹蔡中丞解释去!”

    “喏……”

    杨修欲哭无泪,而刘协显然也不可能将这些女子全都退货,只能是在选中一名匈奴女子为妃后,让其他女子将来进入宫中服侍。

    刘豹见到天子照单全收,嘴更是直接咧到两边!

    匈奴,稳了!

    而步度根和楼班也不甘示弱,当即再次俯首:“还请陛下稍候,臣等再去挑选女子……”

    “不用!真的不用!”

    刘协将两人的念头直接掐灭!

    “以后再不准提此事!你二人需记住,要善待自己麾下的旗人,尽快在口岸进行贸易才是!”

    天子的态度再次惹得两人一阵鼻酸,觉得天子是真的将他们当做一家人在看待啊!

    同为诸夏之后……果真是情同手足啊!

    刘协在临别前,再次叮嘱——

    “草原之民辛苦,常常要逐水草而居,没有个定数。”

    “而且草原环境变化多端,牧场、水源的位置都会改变。”

    “即便朕划分给你们各自的草原上都有些优质的牧场,但难保不会再起冲突。”

    “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朕希望你们能尽快找到北庭都护府中去,由他们解决。”

    刘协说到最后,声音也变得强硬起来。

    “朕也是想要看到草原上有秩序,有律法的。”

    “若是有人敢挑战这个秩序,到时候恐怕就不能怪朕了。”

    三名单于俯身:“喏!”

    “不过你们也可以放心。”

    “常有草原之民逞凶好斗,并非天性如此,而是草原物资匮乏,只能是与人角力相争。”

    “待朕回去后,会尽快督促关内百姓,将货物运来。”

    “如此,草原上的纷争自然会少上许多!”

    三名单于此刻都泪如雨下:“陛下仁义!臣等无言以对!”

    楼班忽然起身,朝着天子行礼。

    “臣族中有规矩,在与尊贵客人离别的时候,要跳舞助兴!”

    “今天,臣便为陛下舞上一曲!”

    和乌桓同根同源的鲜卑单于步度根同样点头:“臣也要为陛下献上一曲!”

    刘豹面露为难:“臣久在中原,不善舞蹈,只能以胡琴相伴,还望陛下准臣演奏!”

    天子赞赏道:“既然是你们的礼节,朕又哪里有拒绝的道理?”

    “你们放心演奏便是!可惜朕既不会舞蹈,也不通乐器,只能是听你们演奏了!”

    刘豹拿起胡琴,手指在上方拨动。

    美妙的音乐从琴弦上流淌出来,而楼班和步度根那宽壮的身子也是逐渐晃动起来!

    草原上的舞蹈迥然于中原,其中的力量、律动都是别有一番风味!

    天子在中,旁边站着刘备、吕布,都是赞赏似的看着面前的三名单于。

    “草原部落,当真称得上一句能歌善舞!”

    杨修好了伤疤忘了疼,很快也便沉浸在了这难得一见的单于舞蹈当中。

    身旁的田豫却还有些担忧:“总要让他们一直这般的才好。”

    “你且放心!天子肯定有办法如此的!”

    此刻三名单于奏乐舞蹈,其身后的族人也是跟着舞蹈起来,展示着自己的热情。

    如此一幕,反倒是让身旁的汉人有些无语,只得小声鼓掌,帮忙打着拍子。

    长城下,千百年来首次响起礼乐之声,而非刀剑的嘶鸣!

    有随军文士不由感慨——

    “当年孔夫子之所以在乱世中推崇礼乐,想必也是因为见到了和今日相似的场景吧!”

    混乱,只会带来杀戮。

    唯有秩序,才会带来长远的和平!

    一曲舞罢,便是刘协也忍不住涨红了脸颊——

    “取纸笔来!此情此景,朕非得写下首诗来赞颂!”

    取笔、蘸墨!

    杨修屁颠屁颠的守候在旁边,想要看看天子今天又能作出怎样的千古名篇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天子提笔如有神助,一气呵成,完成了首句!

    杨修将第一句大声念出,便是不懂诗词之美的人,依旧能够从中体会到其中的雄情壮志!

    三名单于瞪大眼睛,显然也是被这诗的气魄给震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妙!”

    杨修以为到这里就算结束,当即第一个热起了场子!

    那句“欲与天公试比高”写的实在太好,让杨修内心澎湃到了极点!

    三名单于此刻也激动的看向天子!

    “陛下!还请赐予墨宝!”

    又他娘的是刘豹!

    步度根和楼班看着讨要天子墨宝的刘豹,恨不得上前将其生吞活剥!

    不过他两人反应也快,立即也是伏倒在天子面前:“请求天子赠予墨宝!”

    单于舞乐,天子赠诗!

    此刻这首诗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诗词本身的意义!

    此刻在那张白纸上书写的,不是天子,而是沉甸甸的历史!

    “诸卿稍安勿躁。”

    刘协思索一番后,终于又开始往纸上书写。

    竟然还有!

    杨修顾不得埋怨自己的失误,赶紧又凑上前去,观察着天子的动作!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开李牧,略输文采;卫青李广,稍逊风骚。一代天骄,冠军骠骑,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杨修念到最后,一开始的激昂情绪逐渐变得收敛……

    并非是这诗后面的部分激情不够。

    而是其中心胸之广阔,立意之高耸,让杨修已经感到自惭形秽,不知自己究竟如何配念这首诗词!

    秦开李牧。

    卫青李广。

    还有那一代天骄霍去病!

    这些人的功绩,有谁能否定?又有谁敢否定?

    但随着那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后,终于给出了答案——

    还看今朝!

    今日之英雄,必然胜过昔日之英雄!

    而且相比于秦开、李牧等,如今的天子在草原上建立制度,设置北庭都护府的做法,难道不是更加高明吗?

    时常仰慕古书上的英雄,但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现在,已经成为了远超前辈的英雄人物!

    究竟是有怎样的理念,才能够写出这样的诗篇!

    “德祖!取印!”

    杨修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

    直到天子又喊了一遍,他才赶紧回到天子帐中,将一玉印取出——

    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

    黄金补全的一角虽然看似瑕疵,但凡是知道其由来的,都知道那才是怎样的天命所归!

    传国玉玺!

    刘协伸手抓过五龙,好似是拿下了这片天地,使得日月在手中斡旋!

    大印一落,八个虫鸟篆字印在了这张白纸上——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刘协收回传国玉玺,双手将这张白纸展开。

    “这诗送给谁其实都显得朕有失偏波。”

    “不如藏于龙城中,再找工匠将其拓下刻印于石碑之上,让其如草原上的和平一般海枯石烂如何?”

    “好!”

    “没问题!”

    “合该如此!”

    三名单于都同意了天子的做法,认下此事!

    离别之际。

    三人眼中各自有泪,不忍与天子道别。

    刘豹眼看天子的依仗进入长城,不由再次哭泣:“都怪这长城,阻挡了我去看天子的目光啊!”

    当这话传到天子耳中后,天子也立即下令,命人毁掉这一部分的长城,不要阻挡了汉胡之间情谊。

    有人向天子谏言,认为不该做出这样危险的事情。

    而天子却回复道:“长城还在那里,只是需要你们用心去看清罢了!”

    天子的依仗回到了关内。

    即便归心似箭,还是没有直接从雁门南下,经过太远、河东回到长安。

    反而是在北面转了一个弯,又再次回到了河北。

    邯郸,

    昔日赵国的国都。

    诸葛亮、刘晔等人已经先行来到此处,准备迎接天子仪仗。

    天子见到诸葛亮后,第一句话问的便是:“都准备好了吗?”

    “回天子!已经准备妥当!”

    诸葛亮对天子已经颇为熟悉,刘晔倒是显得有些局促,时不时就抬眼偷偷打量天子。

    “子扬不必紧张。”

    刘协发现了刘晔的异常。

    “朕不会在意你之前曾在曹操麾下做事。”

    “况且你现在已经考了科举,就应该认认真真为朝廷做事,不要再被其他事情拖累。”

    “还是说,你嫌弃朕在张邈复叛还有霹雳车的事情上给你的赏赐少了?”

    刘晔慌忙摇头:“不敢!不敢!”

    刘协舟车劳顿,即便是以他的身体素质,其实此刻也已经有些吃不消。

    所以勉励了刘晔几句,刘协便示意诸葛亮,让他带自己去看他准备的东西。

    诸葛亮领天子往城外走去。

    等到了地方,一股熟悉的气味便扑面而来。

    杨修率先抽动起鼻子——

    “这味道……是煤?”

    “德祖果真见多识广!”

    诸葛亮习惯性的夸赞了杨修一句。

    “正是煤矿!”

    再往前走去,赫然便是大大小小的一些工坊。

    邯郸盛产铁矿,这里有大大小小的冶铁工坊并不奇怪。

    真正让杨修在意的,还是自己之前闻到的“煤”的味道。

    “炼铁就炼铁,用煤做什么?”

    “难不成,这煤还能冶铁不成?”

    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刘晔却点头道:“不错!正是用煤来冶铁!”

    杨修:……

    他挠着脑袋:“我这方面确实是不如孔明,但可不意味着我就是呆子傻子。”

    “用煤炼铁,那自然是可以……但那样炼制出来的铁如何能用呢?”

    用煤当做燃料炼铁,其实早在武帝时期便开始了尝试。

    当时一方面要盐铁官营,冶铁官员为了冲业绩。另一方面因为要为汉匈作战做准备,导致出现了大量的武器缺口。

    木炭作为冶铁的主要燃料,在那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迹象,所以当时就有人提出用煤炭炼铁。

    毕竟,木炭能够燃烧,煤炭也能够燃烧,没有只能用木炭不能用煤炭的道理!

    但随着实践,众人发现用煤炭炼铁还真的不行!

    先

卷五 第392章 萌芽-->>(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