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五 第389章 天下震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休!

    所以即便是到了现在,田丰还是摇头:“天子不会对我们动手,此事不符合天子的利益。”

    崔林:“但总有些事情,是要比利益更能让人行动的。”

    ……

    这一刻,一股强烈的危机感贯穿了所有河北士人的心中,仿佛是将他们给活生生的横着劈开!

    田丰再度给天子上书试探。

    而天子也再次给予了田丰勉励与安抚。

    甚至这一次,天子还派使者给田丰送上了不少礼物,让他安心等候朝廷之后的安排。

    这下,最起码也能够是让田丰等人自我安慰几句,以为自己和天子并不算是敌人。

    直到,大汉第三场科举开始的成绩,新鲜出炉!

    关中这一次,破天荒的录取了五千名士子,堪称历代人数之最!

    中原考场,因为混进去了荆州士子这条鲨鱼,同样是有三千名士子被录取。

    唯有河北。

    竟然只有不过千人中了科举!

    完了!

    此时的河北士人才彻底反应过来!

    全完了!

    天子对付这些河北豪族,完全不用什么阴谋诡计,就是在用整整建安五年的积累再和河北硬拼!

    关中、荆州这些地方的士子,早早就掌握了科举的法门,但河北不过是刚刚起步而已!

    就好像别看关中这届科举录取的士人众多,但是在第一届科举时,关中录取的士子其实也就才千把人而已,和河北今年录取的士子数目差不了多少。

    甚至,因为关中早早就在军队中教导士卒识字,底子上其实比河北还要弱上不少,河北能录取一千余名士子已经是在判卷的时候手下开恩了!

    但这并没有什么用!

    所有人都知道这场科举的意义!

    那就是为河北、中原等地挑选主事的官吏!

    即便河北之后迎头赶上来,那河北世家也将失去分一杯羹的机会。

    毕竟现在河北的士子结构,终究还是世家吃大头,寒门中不过几条漏网之鱼而已。

    所以,若是失去了这次机会,河北世家将再无出头之日!

    “天子做事,怎能如此决绝?”

    崔琰大恼:“按照这样录取的士子数量,到时候必然有大量关中的士子来到河北为官!那样的话,怕不是连我们的根都要被对方抛了过去?”

    田丰面容悲苦,显然也是没有想到天子竟然这般急不可耐的就对着河北世家下手。

    犹豫片刻,田丰还是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伎俩——

    “我倒是有个法子,能够反败为胜。”

    “什么法子?”

    “借用民意!”

    “……”

    没过几天,河北便出现了一道声音——

    “此次科举,就我们河北录用的士子最少!难道是因为天子讨厌我们河北士人吗?”

    “……”

    刚开始,还没人理会这些话语。

    毕竟天子自打下河北之后,便对河北广施仁政,又勉强借助均田和府兵有了自己的基本盘,区区谣言根本没人愿意相信。

    但随着事情的发酵,渐渐又传出一些有鼻子有眼的事情。

    比如说,有阅卷的“内部人员”称,荀攸在阅卷的时候,直接就扔掉一部分士子的试卷,并称河北士子为“北狗。”

    再比如说,有人亲眼见到,高顺麾下的陷阵营强抢民女,洗劫村庄。

    ……

    朝廷与河北之间的对立越演越烈,已经远远超过了科举本身!

    不得已,刘备此时站了出来:“我也是河北人,难道我还会虐待自己的老乡吗?”

    “呸!你是朝廷的高官,自然帮着朝廷说话!”

    “我刘备之前在平原的时候,就从来没有亏待过河北百姓!”

    “呸!假仁假义!”

    ……

    直到最后,甚至有一群百姓围在陷阵营的军营门口,要求杀死荀攸!

    高顺自然不应,但也只让士卒不得反击,只以盾牌护住自己。

    可围观的百姓在有心之人的挑唆下,竟然变本加厉,拿着利刃就要冲到军营中去,将荀攸亲自手刃!

    “放肆!你们要造反吗?”

    高顺忍无可忍,还是令士卒开始反击!

    一时间,围观的百姓顿时出现了伤亡!

    而也直到这时,这些被人挑唆的百姓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

    他们,竟然是拿着武器,要冲击汉军的军营!

    放在历朝历代,这也绝对都是一个“谋反”的罪名!

    最重要的是……

    因为出现了伤亡,此事终于是彻底闹大,捅到了天子面前。

    此刻的天子还在雁门,等待着塞外的消息。

    如今见到这份公文,恼怒有之,愤恨有之,怜惜亦有之。

    “朕之所以借用科举之事将河北世家慢慢消除,便是想着不将事情闹大,大家都有一个体面的结局。”

    “但他们最终还是做了朕最不能容忍的事情——裹挟民意,与朕为敌。”

    既然给脸不要脸,那刘协也便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让郝昭、郭淮二人留在雁门镇守,负责时刻联系奉先,保证奉先的补给辎重。”

    “朕要回到河北去,与他们一刀两断了!”

    杨修不无担心道:“陛下,那那些百姓应当如何?”

    冲击军营,绝对是杀头的罪名!

    但无论是杨修还是天子,都清楚这其实就是河北世家故意放出来的陷阱。

    只要天子真的杀了这些受人挑唆的百姓,那河北世家就是借用天子的这双手,将河北与朝廷的对立放至最大!

    可天子若是放过了这些百姓,直接去诛杀河北世家,就会变得毫无理由,反而会惹河北百姓以为天子无理取闹,无事生非,从而进一步加深河北与朝廷的对立。

    不得不说,世家能生存这么些年,一些手段虽然恶心,但往往都有着奇效。

    但……

    “德祖放心,朕不会归罪于河北百姓。”

    杨修皱眉:“可是……”

    “放心!”

    天子再度安抚。

    “朕之所以大兴科举,教导百姓道理,就是想让百姓也有基本的是非观,不受一些有心之人的裹挟。”

    “但这并不意味着,朕就不会去裹挟民意,就不了解百姓的心思。”

    “民意,向来都是一柄双刃剑!既然他们敢用出来,那就别怪朕将这剑挡回去了。”

    天子气定神闲:“去将那一千多名科举士子的籍贯、出身都扒干净。”

    “之后,再写上他们的家产数目,全都给朕公布出去!”

    “朕现在有掀桌子的底气,就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和朕鱼死网破的气魄!”

    杨修照做。

    很快,一千余名河北中举士子的详细资料被官府挂了出来。

    世家子弟……

    世家子弟……

    还是世家子弟!

    “草!”

    而且官府放出来的这张名单,不说是有意为之吧,那也是刻意如此。

    这份该死的名单,竟然是按照姓氏公布出来的!

    从上往下看去,【田】、【崔】、【卢】几个姓氏几乎占据了名单的八成!

    反倒是沮授因为只带着自己的儿子参与科举,名单上的姓氏反而不怎么显眼!

    “娘嘞!怎么都是这些豪门公子考上了科举?”

    “怪不得!怪不得!”

    “……”

    此时又有一些声音传出——

    “这次科举录用的人数之所以这么少,就是因为有这些豪门子弟占据了本来该属于普通人的名额,所以才这样啊!”

    想着那些世家豪门,不光是家财万贯,钟鸣鼎食,甚至还抢占了本属于寒门士子的名额,当即就有无数河北人暴怒!

    天子对河北的歧视,他们看不见摸不着。

    但这些世家豪族对当地百姓的压迫和剥削,那可都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

    一时间,群情激奋!

    无数河北百姓再度疯狂起来,开始冲击那些河北豪门世家的田庄、府邸。

    田丰等人惊惧,于是又找到刘备、高顺,希望他们能够出兵镇压。

    但两人对待田丰都是冷眼相待:“之前那些河北百姓诬陷我们的时候,怎么就不见你出来说句话呢?”

    “是不是因为,这些脏水没有泼到你们身上,你们就能有恃无恐?”

    田丰被逼急了眼:“若是我们都倒了,河北的秩序将荡然无存!”

    “你错了。”

    “你们倒了,河北才会建立起新的秩序!”

    洽闻天子回到河北,田丰又是去朝着天子求情。

    “吕布将军正在草原追击敌寇,哪里能让河北这样乱下去啊!”

    刘协此刻也彻底不装了。

    “奉先部的一切军需补给,朕都是从关中经河东、太原调用,与河北又有什么关系呢?”

    田丰凄苦道:“天子难道真的就不给我们留有一丝情面吗?”

    天子叹气:“是你们不给朕一丝的情面啊!”

    “即便今年科举仓促,但河北录用的士人大都出自世家不是?”

    “只要你们给朕留有一丝情面,你们这些后人将来照样是大汉的官吏,是前途无量的士子。”

    “偏偏你们要裹挟民意,给朕闹这一出。”

    “你们以为闹的是朕……可实际上,你们却是将自己子孙后代的前途都给闹没了。”

    刘协没有说谎。

    他确确实实给了河北世家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进入河北的时候,若是河北世家识趣一些,不挑选三个实权九卿,刘协说不定会对他们的识大体打动,将来真的在朝中给河北士人几个实权职务。

    上奏贺表的时候,若是他们能不那么急不可耐,说不定刘协会对他们再宽容一些,等回到长安再处理他们的事情,给他们留有几分腾挪闪转的空间。

    即便到了科举的时候,若是他们不裹挟民意,刘协依旧愿意给他们族中的子孙后代留下一条生路。

    但偏偏,每当刘协心软一次,就要被这些河北世家拿刀狠狠捅上一回。

    “世祖皇帝临终前,曾说自己无益于百姓。”

    “但朕临终前,可是不想抱着这个遗憾埋入昭陵,去见旁边的太师!”

    ————————

    注1: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