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9章 抱得美人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长安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

    蔡琰才思确实敏捷。

    三言两语之间,便将今日的盛况概括。

    在诗的后面,又称赞了天子与董卓的功绩,直接便将此诗升华了一个档次,令鸿台众客无不喝彩。

    “蔡大家不愧“大家”二字!”

    “蔡大家又是一位不逊于草大家的奇女子啊!”

    “蔡中郎教女有方,佩服!佩服!”

    一时间,全都是对蔡琰的赞叹声,大家似乎全然忘记了,除了蔡琰之外,还有一人也在写诗,并且比蔡琰早了很久便完成了全诗。

    好在渭阳君董白没忘!

    她笑嘻嘻的从蔡琰处跑向刘协:“陛下,昭姬姐姐写的诗你肯定比不过!让我看看你写了什么!”

    刘协也惨遭董白念诗的毒手,而且董白在念刘协的诗时,不知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念的比方才还要大声——

    “我住渭水头君住渭水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此河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什么狗屁东西?

    韵脚、词律完全不通!

    虽然对仗还算整齐,但这算哪门子的诗?

    如果说,蔡琰的诗是将宴会推上了高潮,那刘协的诗便是迅速抵达了高潮之后的无力……

    不夸吧,这是天子。

    夸吧……真的很难昧着良心说这玩意是诗啊!

    在场之人都满脸的纠结。

    唯有文学素养最高的蔡邕此刻还在口中喃喃自语刘协创作的这首诗歌。

    “我住渭水头,君住渭水尾……”

    蔡邕一开始,也听得别扭,感觉这诗完全不及自家女儿作的半分好。

    可若抛弃对于诗歌那些陈归滥调,蔡邕默念几句后,逐渐开始惊异起来。。

    韵脚虽不通。

    形势虽离谱。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好诗!

    它需要的,仅仅是放弃心中的成见,用心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

    至于韵脚,无非是现在的乐府诗篇中没有音律能与之匹配罢了!

    “陛下此诗,可与司马相如的《凤求凰》相比!”

    蔡邕最终还是选择站了出来。

    不是为了谄媚。

    单纯是文人的涵养!

    若是也随着众人将这诗贬的一无是处,那蔡邕恐怕会对不起自己的一身所学!

    ?

    这下轮到其余人惊异了。

    《凤求凰》?

    蔡中郎你还真敢说!

    那可是司马相如创作的传世名篇!

    就天子这诗……唉!原本以为只有我这模样的人会阿谀奉承,没想到啊没想到,连蔡中郎你也!

    就在大家想要捏着鼻子,跟随蔡邕一起称赞天子的这首诗时,忽有歌声响起——

    “我住渭水头,君住渭水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此河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是蔡琰!

    蔡琰,竟然在短短几息之内,就创作出了与此诗相匹配的音律,并且诵唱了出来!

    你别说!

    方才董白那般不着韵脚的念法,除了蔡邕之外,根本没人能理解此诗之美。

    但随着蔡琰这一唱,配上蔡琰略微有些哀怨的嗓音,还真让大家逐渐体会到了这诗的美感!

    而且,天子这诗,好似一壶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蔡邕评价此诗不逊色于《凤求凰》,一开始大家只以为蔡邕是厚颜无耻……但现在看来,蔡邕果然无愧文学大家之名!

    站在一侧的伏寿本对蔡琰的诗词极其喜欢,可在刘协这首诗过后,却觉得蔡琰的诗终究少了几分情谊,多了一些匠气。

    “天子还通晓词赋?”

    伏寿在看向刘协的眼神中,逐渐出现了几分崇拜与向往,将对蔡琰的喜欢,大概分了几成给了刘协……

    “天子这诗作的确实妙!”

    “是啊,虽有些不应景,但确实是一首好诗!”

    “只愿君心似我心?天子莫不是有了心仪的女子?不然怎么会作出这样的诗来?”

    ……

    宾客的口碑,瞬间逆风翻盘!

    而蔡琰这时才意识到,自己方才竟然

第99章 抱得美人归-->>(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