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陆续续的排查,筛选,以及劝说,教育。

    大量的贫困人口,也终于是被劝说走。

    并不是说朝廷嫌你穷,所以不要你,不想给你活路。

    而是朝廷实在是太有良心,不希望你跟你的家人日子过得太差。

    当然!

    在人口迁出的同时,自然也提前跟迁入国,都谈好了。

    迁入国能给出什么样的条件,也都白纸黑字,写在了纸上。

    完了……

    大宋朝廷这边,在这个过程中,免不得还得再搭上一笔。

    所以说……

    朝廷做这样的事,是真的不赚钱,反倒是还亏钱。

    比如说你从西北内地,到东南沿海,你这路费,你自己肯定没有,那最后不还是朝廷给报销。

    至于大量的贫困人口迁走了以后,接下来,又该怎么办。

    可能大宋也缺劳动力。

    一个,可以让高丽、日本的来打工。

    给他们一个赚外汇的机会。

    另一个,大宋也可以去海外购买奴隶,或者是雇佣海外的工人。

    如朱罗,北印度的。

    这工人的价格肯定更加地低廉。

    当然!

    这也仅仅只是小部分地区,在进行尝试。

    规模,还没有弄得有多大。

    而且……

    这规模要是真的太大了,其实也怕这些人会在大宋搞造反。

    比如说现在山西地区,以及河北地区的煤炭挖掘。

    现如今……

    就有黑人,乃至于印度人在挖。

    朝廷难道不可以拿自己的百姓来挖么?

    那当然可以!

    可朝廷心善,不想看到自己人在那挖而已。

    只不过这样做,反倒是还起了一些负面的效果。

    因为大宋自己的百姓,在看到了印度人、黑人这些牛马后,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自己跟印度,还有黑人牛马做对比。

    一对比,他们就发现了,原来自己好像跟这些印度人、黑人奴隶,也没什么区别。

    这大大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不过或许也正因为这样,不少原来在煤矿里挖煤的,现在都愿意主动报名出去海外了。

    毕竟他们现在终于都明白了,在这里挖一辈子的煤,是没有前途的。

    相对准确的土地数据,以及人口数据,为大宋接下来进一步去制定国策,起到了很大很大的作用。

    而且……

    朝廷接下来也打算把这弄成是一项固定的制度。

    当然!

    一年一查,太过于繁琐了。

    五年一查,倒也算是勉勉强强,能够接受。

    而朝中的臣子,也是感觉到了,官家似乎在玩一种很新的治国的方式。

    至少……

    如果是换到历史上的话,当朝廷查出缺失了那么多的土地,以及人口的时候,那下一步,朝廷就该对这些土地,以及人口重新征税。

    不过目前,官家似乎还没有这样的打算。

    只不过当然!

    虽说对土地,人口没有征税,可对这商税的征收,却是拿捏得死死的。

    但真要说的话,以古代的条件,即便是商税,也是不太好收的。

    这些年来……

    朝廷少收的商税,估计怕是要以亿为单位来计算。

    事实上……

    大宋的贪腐现象,也并不比北印度低。

    从此次清查出的一些土地的数据,也是可见一斑了。

    有的官员家里的土地,足足有数千,上万亩。

    而在此之前,是丝毫不见登记在册上的。

    要不是估计被政敌给针对了,这些土地,还真不一定能被查出来呢。

    为此……

    被查出土地的官员,对方也给不出一个合理的为何要隐瞒自身土地的理由,然后就被革职了。

    其实非要找理由的话,也不是说一定找不到。

    你比如说大宋田地交易还是比较地频繁的。

    今天可能是这个人的地,明天说不定就是那个人的了。

    那这地的税,就交给新的主人来交了。

    其实他可以狡辩说,自己这数千上万亩,都是最近才买的。

    所以还没来得及上报。

    可问题是……

    这数量太大,说出去肯定也不会有人信。

    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下子买下数千,上万亩的土地?

    这土地还是分了东南西北好多块?

    像是这样清查田亩,当然会引得不少人不满。

    然而……

    大宋还是不得不这么做。

    而且有的事你现在不做,以后再想去做,那可就更难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