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兄终弟及的事发生过。
    这到时候要是有什么争议,那就不好了。
    其实主要也是为了防止真有事。
    而如果立了太子,那这事就没有任何的争议了。
    谏官把这提议,当着朝堂上所有人的面,直接说了出来。
    得亏赵昕没上朝,不然他爹爹此时的目光,估计就得看向他了。
    其实现在赵昕都不怎么上朝。
    反正……
    有什么大事,欧阳修等人会帮他汇总的。
    赵祯看着突然变得鸦雀无声的朝堂,也是问道:“你们都是这样想的?”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欧阳修也是站了出来,惹事道:“臣等都是这样想的,这样可以安天下臣子,百姓的心。”
    要是换个疑心重一点皇帝,说不定就得怀疑,这事是赵昕指使的了。
    也得亏是赵祯。
    赵祯其实也有想过,要不自己当个太上皇算了。
    不过这是一件大事,不能随随便便草率地决定。
    当天晚上,便把赵昕给召进了宫。
    然后询问赵昕的看法。
    只见赵祯问道:“最兴来你怎么看?”
    赵昕便道:“爹爹你这样,不是打断我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吗?若是我当了官家,那些人还能让我出去带兵打仗?不过爹爹你这中风,确实是个问题!”
    赵祯便道:“所以你的看法呢?”
    赵昕回道:“先立太子吧,这官家的身份,严重拖我后腿。”
    赵祯看着赵昕的眼睛。
    赵昕也毫无顾忌地反盯着对方。
    赵祯便道:“最兴来你为何那么喜欢打仗?”
    赵昕便道:“这话说的!不是我喜欢打仗,而是有些仗,不得不打。我若是不去打,这大宋估计很快就要亡了。如果按照时势来推算,我们如今差不多就相当于唐玄宗的安史之乱的前夕,看似这汴京城经济繁荣,其实已经是病入膏肓。我若是不做点什么,这大宋,就得走下坡路。我这是在为了大宋,为了天下的百姓在努力。”
    赵祯虽说也不知道赵昕是怎么跟唐玄宗给联系起来的。
    不过……
    也无关紧要了。
    随后便道:“可你爹爹我需要修养。”
    赵昕道:“那就我先来监国。到时候,我打仗应该最多几个月,最长半年,就能打完,爹爹你就辛苦半年就行。”
    赵祯觉得这样也行。
    最后便道:“那便这样吧!”
    两父子商量好了以后。
    接下来便是下旨,立豫王昕为太子,并且,接下来,由太子监国。
    此消息一出。
    顿时……
    整个汴京城都炸锅了。
    虽说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然而,还是莫名地让人亢奋。
    当然!
    也有为赵祯而惋惜的。
    毕竟……
    再怎么说,官家都是他们见到过的,脾气算是最好,最仁慈的官家。
    接下来……
    赵祯便直接提前享受起了太上皇的生活。
    至于说赵昕。
    这朝却是不上也不行了。
    赵昕是提前过上了朱元璋的生活。
    而且,为了上下朝方便,估计他还得自己重新住回到宫里去。
    又要跟圆圆,还有小妾们分开。
    这一年。
    东京城水灾严重,大雨连绵不止。
    辽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南京析津府出了蝗灾。
    这么一搞。
    今年这仗,估计怕是要打不成了。
    不过有一说一,赵昕对这一仗,目前也有点没什么信心。
    接下来……
    他以为,还是得从上到下,充分地调动起河北地区禁军的积极性才行。
    不然一旦挑起战端以后,自己这边全是虫子,人家那边全是老虎,就不好了。
    辽国。
    耶律洪基事实上,也算是一个明君。
    至少从现在的表现,平赋税,缮戎器,劝农桑,禁盗贼来看,还是有在做事的。
    耶律洪基见国内的情况,已经基本稳定了下来。
    去找耶律重元,耶律重元也一脸谦卑的样子,看不出有任何想要造反的迹象。
    便觉得,接下来,是时候对不听话的大宋动动刀了。
    虽说南京析津府今年出了蝗灾,可能对明年出兵,会有很大的影响,然而,不管明年出不出兵,这兵还是得提前练。
    
第二百四十二章 准备!-->>(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