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22.青木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罗少安懂了。

    大爷舵把子,二爷关老爷,当家的三爷则往往自谦称三娃。

    原来老太爷当年是袍哥啊。

    怪不得在兵荒马乱的年月,能带着一帮穷苦伙计撑起个酒坊。

    还安然度过了土匪和马帮。

    再后来,因为会酿酒的酒头走了,老太爷又撑起了酿酒的活。

    原来的酒头还以为只有他会酿酒呢,其实他不知道,老太爷在酒坊那么多年,早就把手艺全给学去了。

    而且还精益求精,进行了改良。

    将酒的架构和层次感、对酸涩度的控制、回味与香气,统统进行了大幅升级。

    并融入了独有的特色。

    将原本吕家酒坊时候,酿造的普通村酒,变成了青木川一代独一份的美酒佳酿——青木醉。

    然后,一年一年,一代一代,老太公退休后,传给了孙子,传给了重孙,现在又传给了重重孙,也就是魏云涛。

    他是酒坊的第四代。

    年轻人扛起了大旗。

    而随着老太爷年岁渐长,魏三娃酒坊,也再次改名,变成了魏太公酒坊。

    说起青木醉,魏云涛就止不住的自豪。

    “想当初,这边各村有各村的酒,羌族有羌族的酒,逢年过节办喜事,认的都是外面的酒,西凤啥的。”

    “现在,不管大事小事,青木川周边,喝酒只喝我们青木醉,包括羌族寨子里也是。”

    “虽然我们青木醉跟别的酒不一样,但本地人就认这个酒,已经形成习俗,属于本地文化的一部分。”

    至于哪里不一样。

    魏云涛带着罗少安进入了酒坊内部。

    先去看了原料。

    他家的青木醉是标准的粮食酒,主要材料是玉米。

    而且玉米很有有讲究,不能晒得太干,也不能太湿,需要适度。

    怎么个适度法?

    人家的秘密。

    因此只能使用本地玉米,采收之后就交给酒坊来处理。

    小白岩村,水田种稻子自己吃,旱田全种的玉米,专门供给酒坊。

    玉米处理完之后,还要放进大水缸里,加水浸泡。

    还只能用院子里那口井里的水。

    一

922.青木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