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年长的母象也伸出鼻子护着蹒跚学步的它。
一直到天都快黑了,大象妈妈才带着宝宝,在两头年长母象的保护下去了另一处安全的地方过夜。
它们离开后,趴了几个小时都不敢动弹的几人终于长出一口气,翻了个身,活动快要僵掉的身体。
“老师,那只渔猫还会回来吗?”
“肯定不会了。”陈影透过镜头看了一眼,苦笑,“这头母象应该是第一次生产,对胎盘和胎膜的处理并不熟练。正常母象会吞食部分胎盘补充自己的损耗,可这头母象压根儿都不看一眼。等着吧,胎盘和羊水肯定会引来其他的食肉动物。”
他缓了口气,站起身,“快点,把相机和摄像头布置好,我们得撤了。这里会有一场雨林土著们的狂欢盛宴。”
他们三人匆忙的留下稳固的摄像头,又检查了下原本就安装好的红外线相机,之后带着设备匆匆撤离。
等回到驻点,把视频找出来编辑了下,陈影发到了工作群里,顺便还给隔壁亚洲象观察小组的群里也传了一份。
好家伙,当时两个群都沸腾了!
基本上从未有人在这么近的距离,这么清晰的角度下,观察到亚洲象野外产子的全过程。这个视频的出现,简直可以说弥补了亚洲象野外观察中重要的一环。
原本陈影今天打算过去蹲守时,要陪同他过去的是另外一位研究员,但他因为吃坏肚子没能跟着,便宜了陈影带的那个博士生!狠狠瞪←_←瞪(`)=3
虽然他们主项是研究渔猫,但亚洲象生产诶,谁不想看啊!
陈影一点没藏私,拍摄的原片直接交给了亚洲象项目团队,还有本地保护区管理局也来要了一份,毕竟这群大象站立的土地还是属于老方这边的。
也是陈影的不藏私,让管理局这边对他的好感增加不少,来他这里取资料并送补给的那位官员私下跟陈影聊了好一会儿,第二天,陈影就再分出了一支队伍,前往另一个水域进行观测。
那里位于农田区和湿地过渡的地方,最大的危险不是野生动物间的食物链威胁,而是洪水带来的威胁。
“那位先生以前是搞湿地探查的,他说的那个地方,曾经是渔猫高密度出没的地方,但后来因为当地人毒鱼和架设水稻田的防盗猎电网的影响,渔猫逐渐搬离了此处。”
“不过从两三年前开始,当地推行‘渔猫友好型稻田计划’,向农民提供补贴,保留田埂植被供渔猫隐蔽后,这一年至少有七八次渔猫出现的记录。他推测现在是渔猫繁殖的高峰期,那里应该有可能存在待产渔猫。而这一片区域都在引入的两只渔猫领地范围内,不排除待产母猫或者猫崽的父亲是引进猫的可能。”
既然有这么一条线索,他们肯定不能放过,所以才会临时做出人员调动安排。
陈影不打算自己去,他点了一位老成稳重的研究员,还有一位擅长语言和交流,情商比较高的研究生,以及当地向导和一位安保人员,组成了四人队伍前往那片湿地。
留下的人不多,每个人要负担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好在团队里大伙儿都齐心协力搞事业,累是累点,心情还算愉悦。
有了母象生产的插曲,那片区域暂时不可能会有渔猫出没,其他动物来的不少,第三天晚上,一只毛色花纹十分醒目的小家伙出现在了镜头里。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小家伙头顶上方的树上,一双冷漠的大眼睛已经锁定了它的身体。
陈影本来在看论文,顺便在群里和队员们交流一下今天的工作进度,无意中看向连接摄像头的显示屏,一句“我没眼花吧”的话,惊动了另外两位队友。
“陈,出什么事了?”
陈影指向屏幕,“你们看,这里是一只云豹没错吧,再看这里,印支豹?”
所以现在画面里即将呈现给他们几个观众的,是一幕随时可能上演的豹豹相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