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5章 彻底爆发,神奇的十月(6k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陈麟风看他有些迟疑的样子,“要不然咱们就保持不变,我觉得这样其实更好一些。”

    要不是怕华纳后续不上心,他才不想卖,又不是缺这点钱。

    “陈,我无法决定,需要上报。”

    亚历克斯想想,作价2亿美元,确实不好说是赚是赔。

    要按照现在来说,肯定是不太值的,但考虑到未来,又有可能大赚。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争取到更高的份额,可能可以拉高股价,这又是另一重考虑了。

    实际上,现在《诡秘之主》的销量,已经对华纳股价产生了不小的增幅。

    亚历克斯觉得总部应该会答应。

    “陈,那关于宣传方面,”他苦口婆心起来,“你是真的不应该继续在家坐着了。”

    “我会接受几家媒体的采访,更多的,你就不要想了,cc怀孕,我是不会离开的。”

    “好吧,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亚历克斯没办法,这个理由陈与他说过多次,看起来很是坚决的样子,能同意出面接受采访,已经很不错了。

    “行了,你先去请示梅耶尔吧,我只希望华纳对于《诡秘之主》的支持不要断。

    另外,这是最后一次,之后无论多少钱,我都不会再出卖相应版权了。”

    陈麟风神情严肃,“你知道,我其实并不缺钱,作品的发展才是我最重视的。”

    亚历克斯表情讪讪,“我明白。”

    2亿美元确实不多,华纳那边很爽快的就同意了。

    这点钱,消息传出后,随随便便就会被拉升的公司股值给抵过去。

    结果也不出所料。

    媒体大肆宣扬华纳进一步获得了《诡秘之主》的消息,然后华纳的股价立马应声而涨。

    得到好处的华纳,立即开足马力,继续给的的宣传加码。

    这回,他们给自己打工,更上心了。

    新一期的《时代周刊》,公布了关于《诡秘之主》销量的预测。

    与华纳的预测比较近似,估计就是直接从华纳那拿到的数据。

    当然,《时代周刊》这里,给自己留了更大的余量,毕竟当年是被陈麟风打过脸的。

    “截止年底7000万的销量,只是最保守的预测,因为之后的圣诞节是个非常大的不确定因素。

    按照如今的舆论热度,天知道口碑破圈的情况下,有多少家庭的父母,会将《诡秘之主》当做孩子的圣诞节礼物。

    ……据原作者,也就是陈透露,《诡秘之主》最终可能会有7-8卷内容,印刷成册的话,可能会超过10本。

    如果的剧情精彩程度能够维持下去,我想《诡秘之主》系列的销量,会超过所有人的想象。”

    不仅是《时代周刊》,在媒体报道了一轮之后,欧美大量的文学杂志都展开了对《诡秘之主》的报道。

    他们这些专业杂志,就不只是谈及销量了,的内容也是他们评论的重点。

    很显然,西方的文学读者们,对于剧情还是很欣赏的。

    尤其是第三本上架发售之后。

    “我不太喜欢悬疑类,因为大部分都很让人费解。

    但是《诡秘之主》简单易懂,尤其是世界观和力量体系方面。

    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配角,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并不是那种扁平的路人形象。”

    显然,漂亮国的《读者文摘》,对于《诡秘之主》定位还是存在误解,或许他们没看到网上那么多人的提醒。

    因而,报道出来之后,网上出现了大量的相关吐槽。

    “这是本异世界,带有强烈的哥特和蒸汽朋克色彩:迷雾、枪支、机械装置、咒语和隐秘组织,一切都在荣耀中相互交织。

    可以想象一下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早期的欧洲那种阴郁的氛围。

    世界背景设定非常详细,作者(以及译者)的描写完全让人身临其境,看得停不下来!

    这绝对是本宝藏!”

    《大西洋月刊》对于的评价,显然更细致一些。

    这本最受漂亮国人尊敬的杂志,对《诡秘之主》的评价,让很多艾美丽肯的阅读爱好者,对进一步产生了兴趣。

    此外,还有《纽约客》的评价:

    “2010年之后,全世界最好的奇幻幻想!

    好到以至于让人怀疑,陈能不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水准将进行到完结。

    把蒸汽朋克、洛氏恐怖(指美国恐怖作家洛夫克拉夫特,他开发出了克苏鲁神话体系)和幽默元素结合得很好。

    节奏也很棒,或许我不该提及这一点,陈的写作风格一向如此,他总能把剧情写的让人移不开眼睛。

    那些秘密场景半遮半掩,使得能够保持神秘和不确定性;但同时又让人觉得好像能抓住一些线索……”

    几乎所有相关的文学刊物,都给出极高的评价。

    这与去年的那本《五十度灰》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把两本放一块,本身就是一种侮辱。

    社交媒体上,都把两部进行对比的人,说这两部都是2010年之后,销量破亿的系列。

    然后被网友们喷个爽。

    那种黄色废料也配和《诡秘之主》相比?

    实际上,这几乎是所有读者们的看法。

    哪怕喜欢看《五十度灰》的人,也是大概是相同的观点。

    施法材料在施法过后,根本不值一提。

    而质量优秀的则不同,那是能让人反复观看的。

    实际上这也是读者们能毫不忌讳的向朋友们推广的原因,因为觉得《诡秘之主》的质量,值得他们推荐。

    就算被推荐的人不喜欢,至少也不会觉得朋友给自己推荐了一坨。

    这其实就是口碑扩散的关键了。

    《时代周刊》给自己留的余量,确实是很有先见之明。

    都不用到圣诞节,口碑扩散的速度,就远超最初的预期。

    《诡秘之主》尤其受到初高中学生的喜欢,几乎已经成为潮流。

    发售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甚至每次学校橄榄球、棒球比赛观赛的人都少了一大片。

    被媒体们称为“神奇的10月空场现象”。

    《哈利波特》系列俘获了小孩子,而《诡秘之主》则吸引了大孩子。

    说起来,也不遑多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