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六七章 去给吴王殿下当兵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大明哪儿来这么多的大米?”

    “有这么多的大米,才能供蚌埠集这么多的灾民吃饭啊。”

    “有这么多大米堆在这里敞开了吃,吃饭的时候反而没有人抢了,因为反正都吃得上吧?”

    “要是咱们老家能有这么多大米,我们也不用跑到南方来逃难了。”

    “咱们老家也不是没有粮食,其实那些粮行仓库的粮食也不少,但是他们就是不卖。”

    “这些都是大明朝廷的米,不是粮商的米。”

    “大清国朝廷……可没有这么的米,否则那些粮商也不会囤积不卖了。”

    “大明愿意管咱们这些灾民吃饭,如果咱们山东也是大明的地界,是不是就会这样到区山东救灾啊?”

    崔二在蚌埠集只住了三天,然后就被和自己所属的千户一起,送上了运送大米来的大铁车。

    也没有专门的客运车厢,灾民就直接蹲在敞开的货车车厢里面,倒是不至于闷着。

    崔二在车厢里面晃荡了六个多小时之后,来到了应天府江北的江浦县。

    一到江浦县城附近,崔二就再次被大明的大手笔震撼到了。

    现在的江浦城外,到处都是一排排的灾民营地,一眼望不到头具体有多少。

    江浦县城里面,各个街口都有临时搭建的洲棚。

    江浦县本地的百姓,每天早晚两吨都不在家里吃了,全都到衙门的洲棚去喝粥。

    有的还会自己带点小咸菜,衙门也完全不管,来人就给盛粥。

    因为应天府地界今年也遭遇了旱灾。

    本地的居民不需要直接迁走,只要管他们基本的吃食,撑过灾荒的年份就行了。

    崔二等北方来的灾民,不知道两个世界之类的概念。

    但也都觉得,自己来到应天非常棒,就好像来到了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天地。

    大明这边,无论什么东西,似乎都多的离谱的程度。

    钢铁多的铺到地上当路基,大米免费煮粥供应所有的百姓,似乎这些东西都已经不要钱了。

    让崔二觉得最为离谱的事情,是他自己下了火车之后,所收到的第一个命令。

    自己所在的百户,进入安排的灾民营之前,要先去集体洗澡。

    他们被负责营地的老兵催促着,一起走进一个圈出来的临时大型澡堂子。

    用一种有硫磺味道的东西,和会自动喷水流出来的热水,清洗自己的身体和衣服。

    他们还发了一身简单的粗布衣服,让崔二等灾民穿上之后袭击活动,等着自己的衣服晾干。

    所有的女眷们,也被另外的女官引领着,与男人那边错开了时间去洗澡,洗完澡也都领了一身衣服。

    洗完澡的崔二等灾民,看着自己所在的营地,看着到处冒着烟的锅炉,都觉得不可思议。

    “不只是免费吃饭,用炭火烧的热水?给我们洗澡?还免费给衣服?”

    “大明皇帝哪来的这么多钱?大明皇帝要我们做什么?”

    “不是说了吗,给吴王殿下当兵,开荒……”

    “就是当兵开荒就行了吗?”

    很多灾民甚至有点心虚,觉得着待遇太好了。

    现在发的虽然只是粗布衣服,做的也非常的粗糙,但很显然是新衣服,新棉布。

    在古代衣服是属于财产,很多穷苦人家一个人就一身衣服,根本没有换的余地,自然也没有机会经常清洗。

    但是大明有了蒸汽纺织机之后,粗棉布已经比棉花原料贵不了多少了。

    同时按照吴王的理论,疫病大多是细菌这种微小生物引起的,肮脏的环境和衣服容易滋生细菌。

    所以为了避免灾民引发瘟疫,他们进营地之前都要用硫磺肥皂整体清理一遍。

    崔二等人在灾民营住了好几天,慢慢适应不可思议的现实,然后他们就又收到了命令上船。

    崔二被专门标记了,被当做是适合当军官的人,所以被安排提前送走。

    一大批冒着黑烟的蒸汽帆船,载着包括崔二在内的一批总计三十万灾民,顺着长江驶向大海。

    崔二知道这是要去南洋了,在船上看着长江两岸的景象,还是觉得好像做梦一样。

    应天府以下的长江两岸,城墙之外的建筑密密麻麻的连成了片,和江浦县的灾民营地一样一眼看不到边际。

    抬头看远方的话,还有大量喷吐着浓烟的巨大烟囱,比蚌埠集又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