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六:战国 第一百零四章 燕太子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始担心了,等赵国被吞并,秦国就直接和燕国交界了。眼看秦国的大刀就要砍向自己国家,太子丹万分着急,便去请教自己的老师,燕国太傅鞠武。太子丹问:“老师,我们该怎么应对秦国?”鞠武说:“我们和秦国的实力不在一个次元呀”太子丹说:“这我清楚,所以请老师想想办法。”鞠武说:“让我想想。”

    过了段时间,秦将樊於(wū)期逃到燕国来避难,太子丹接纳了他。在这里先说一下关于樊於期的疑点,樊於期为何逃亡,史书上没说。很多人觉得樊於期就秦国大将桓齮,杨宽教授的《战国史》就是这么说的,他认为桓齮在肥之战中被李牧打败,因而畏罪逃亡。

    论据是关于肥之战,《战国策》中的《秦使王翦攻赵》记载:“李牧数破走秦军,杀秦将桓齮。”《史记》中的《李牧列传》记载:“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杨教授将“走”解释为逃走,认为《战国策》是误载了。《史记》记载了秦国历次出战将军的姓名,就是没有樊於期,樊於期(fán wū jī)和桓齮(huán yǐ)音调接近,可能是人家叫错了。

    我觉得樊於期、桓齮并不是同个人。有两点原因,一是秦国向来爱惜人才,不会因为一次兵败就处死一员大将,秦国名将蒙骜、李信都曾大败过,但后来还是继续带兵为秦国建功立业。桓齮两次攻打赵国立下大功,不至于一次失利就要逃亡。二是不管是《战国策》还是《史记》,都同时记载了樊於期、桓齮的事情,

卷六:战国 第一百零四章 燕太子丹-->>(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