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魏、韩唇亡齿寒,魏昭王派大将公孙喜发兵支援韩国,东周国也派了一点兵力过来支援,三国联军准备与秦国人决一死战,这次战役史称伊阙之战。
公元前293年,在魏冉的支持下,白起接替向寿担任本次战争的统帅,带兵与三国联军作战,双方对峙于伊阙一带。秦国方面的兵力大概十一二万,三国联军方面由公孙喜当主帅,兵力二十四万,是秦国兵力的两倍。
按照人数来说,这场战争三国联军的胜面更大,但可惜的是这二十四万人是联军,不是一家的。韩军主将暴鸢觉得韩军兵力少,想让人多的魏军当前锋,公孙喜觉得韩军人虽少,但装备精良,就想让韩军当前锋。
白起在战前很注重收集信息,根据对方情况部署战局,运筹帷幄,司马迁评价白起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白起站在伊阙的小山坡上,观看联军的阵型,发现韩军在前,魏军在侧后方,前方探子回报魏、韩两军主帅相互推诿的情况,白起因此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计策。
大战开始,白起先在阵前布置了少量兵力,但带了大量的旗帜摆在阵前,白起让小部队佯攻韩军,让韩军错以为秦国的主力在打自己。秦国的主力则已经绕道到联军的背后,向魏军发动猛攻。尹阙地势险隘,公孙喜面对秦国的猛攻一时间来不及布阵应对,仓促之间被白起带领的主力打得七零八落。
公孙喜马上派人通知韩军过来支援,但韩军拒绝了,他们说
卷六:战国 第五十八章 武安君白起-->>(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